這日一早,永淳國的王宮里,早朝上,群臣整整齊齊的站立兩側。一個士兵急急忙忙趕了進來,他下跪行禮道:“皇上,徐州急報!奚國公,楚將軍還有六皇子和帶去的士兵,紛紛陣亡,無一幸免!”
此話一出,無疑是對淳于征的一次重大打擊。也給群臣帶來了驚天動地的大消息,使群臣議論紛紛,心中也不免開始慌亂。
雖說奚紀禮可恨,可武將中也只有奚紀禮和楚珂才是淳于征的左膀右臂,現在好了,奚紀禮死了,楚珂也沒了。那若以后再打仗,還能派誰前去呢?
大家還沒從痛失楚珂和奚紀禮兩員的悲傷中走出來時,又一個士兵走進大殿,下跪行禮,“啟稟皇上,寧傲國派兵來攻打豫州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消息一出,眾人又是一陣慌亂,畢桓站了出來,“啟稟皇上,朝中奚國公和楚老將軍皆戰死沙場,現下朝中國力大損,實在不宜再戰。”
淳于征問道:“那畢卿說,應當如何?”
淳于奕站出來,“父皇,兒臣認為,此事應當議和。兒臣遠到寧傲國做個說客,只是議和要將誠意。”
淳于奕語畢,淳于蕩站出來,行了一禮,“父皇,兒臣想著,將十二公主送往寧傲國和親,已保兩國安寧。”
淳于征拒絕道:“不行,朕已經將一個女兒送往寧傲國和親了,不能再搭上一個女兒了。而且,送了一個女兒,他也沒想過在這個時候來幫永淳國一把,反而過河拆橋,朕不能再將另一個女兒給堵上去了。”
淳于奕解釋道:“父皇,安樂公主畢竟沒嫁給皇上。這一次,將寒薇嫁給寧傲國的當今圣上,一切便可化解。”
淳于奕行禮,“父皇,兒臣附議!”
殿上的大臣全部行禮,異口同聲道:“臣附議!”
面對大臣的附議,淳于征猶豫不決。淳于寒薇畢竟是淳于征最寵愛的女兒,用女兒的幸福去換天下的太平,雖然方法可行,但她以前卻對淳于寒薇說過,永淳國很強大,絕不會用女子和親去換天下安定,百姓安樂。
淳于蕩上前,勸道:“父皇,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后,才能東山再起。父皇,我們只是一時的退讓,等永淳國修養好后,我們再去攻打寧傲國,屆時,我們將永淳國的兩位公主一并接回來。”
如今的淳于蕩早已變得利益至上了,現在任何感情在他眼里都變得薄弱,不堪一擊。淳于蕩隱忍了多年的野心,終于開始蠢蠢欲動,開始一點點呈現出來。
曾經說的,傻丫頭,大哥不會讓你和親。薇兒,以后,你要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嫁,所以,只要有大哥在,大哥就會保你幸福。
這些話,淳于蕩早已拋之腦后,現在,在皇位面前,她淳于寒薇已經什么都不是了。
淳于奕道:“父皇,別再猶豫了,現在國力大傷,朝中已經無人可戰了。若父皇還猶豫不決,豫州也會被敵軍給攻下的。”
淳于征畢竟是一國帝王,先有國,后有家!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這些道理,淳于征不是不明白,只是淳于寒薇畢竟是他的親女兒啊,淳于征若放下君王的架子,他就是個父親,看著心愛的女兒嫁到異國他鄉去受苦,作為父親的他如何能忍?
淳于征的猶豫不決換來的是群臣抵死諫言,若淳于征不答應淳于寒薇和親寧傲國,群臣便長跪不起。
一人難敵悠悠眾口,在諸位朝臣的勸說下,淳于征還是將兒女情長放在一邊,他要為百姓考慮,為大局考慮。最終,他同意了讓淳于寒薇和親寧傲國。
而這個決定,既改變了淳于寒薇的一生,也讓淳于寒薇墮入了無邊烈獄。
此話一落,眾朝臣全部下跪,行了大禮,異口同聲道:“皇上圣明!”
淳于奕道:“父皇,如今只有二皇兄手中有兵,也只有二皇兄能征善戰。現下二皇兄因喪母之痛,還未離宮。還請父皇下旨,讓二皇兄去豫州,和敵軍先抗衡著,待兒臣去寧傲國平熄了這場戰亂后,再昭二皇兄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