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殿編撰忙道:“這怎么行呢!還是我抽空送過去。”
可云束執意要替他送,他推阻幾次實在拒絕不掉,害怕得罪鐘修媛的貼身侍女,反而惹禍上身。于是便同意讓云束去送書。
觀文殿編撰道:“姑娘可知道去慧光閣的路?”云束茫然地搖搖頭。
不知道路還偏要去送書,他雖然這樣想,卻還是滿臉堆笑地告訴她去慧光閣的路線。云束捧著七、八冊書,途經了樂坊、書藝局、畫坊,最后到慧光閣。
慧光閣是國朝歷史最悠久的書閣,建于高祖正道二年,原是為了收藏天下各色書籍,后來國朝陸續建立修文館、觀文殿、華英閣,丹青苑,其閣的職能有所削弱。迄今,只收錄國朝歷代帝王及其他國家的史書。
慧光閣面環竹,置身于一片竹海中,入去閣內,窗欞上竹影隨風搖曳,葉間簌簌風聲自門外、窗戶流入,降落在冊冊厚重的史書間。
云束留下手中的詩詞書卷,將余下的越國史書交給慧光閣編撰。編撰一璧稱謝,一璧責罵今早送書的侍者。
云束問:“越國史書只有這幾本嗎?”
慧光閣編撰惋惜道:“都被戰火燒得差不多了。能撿回幾本殘卷已經是萬幸了。慧光閣的學士抄抄補補弄了幾年,才保住了北越的部分文脈。”
云束抱緊懷中的書,道:“可我聽人說,軍隊入越都時,圣上特意囑咐他們守好越宮,照理說戰火燒不到越宮里。”
慧光閣編撰道:“據說是隨后常豫王帶兵進了越宮,與大魏軍隊產生了爭執,便打了起來。常豫王讓人一把火燒了越國的國庫與藏書閣,銷毀了越宮大多典籍、寶物。”
云束出了慧光閣,心頭卻陰霾籠罩。一來是越宮淪陷,北越與南越的后續讓她難以消解。她原本認為自越都城破的那天,越國就已經滅亡了。卻不料,越國依舊存在,只不過換了主人。
常豫王宣明遠是越帝的表侄,因與南蠻之戰中,連損南方部數十名大將,俘虜敵方太子及王候共六人,斬殺于城樓上,使得敵軍方寸大亂,四處逃竄。雙方和談之際,又歸功于宣明遠,南蠻同意割地賠款,歸附越國。
越帝感念宣明遠聲名遠揚,戰功赫赫,封他做了常豫王。宣明遠身為一個武將,置于風雅的越國朝堂間,倒顯得格格不入。越帝在位那些年,國內“崇文抑武”的風氣達到頂峰。越帝重用文臣,使得朝堂上的文官權重望崇,以宣明遠為代表的一群武官處處受到排擠。越帝曾一日在常朝上公然與文臣玩笑,說武官多是“莽夫”,做官全憑力氣。
讓她心痛的第二點是,越史消亡,原本屬于越國的史書上卻帶有了魏朝的痕跡。魏朝深埋了部分真相,讓曾經真實存留于越人回憶中的隆盛與哀微只得依附魏朝存在。新立越國缺乏文脈支撐,不知能在這世界上維持多久。
她一路走—路想。她自以為矢口不提越國,它就可以慢慢從自己的心中隱去,到完全消失的那一天,她就成了一個真正的魏人。可當她知道有人詆毀它時,她潛伏在心底的意識猛然覺醒。這時候她才明白,自己不愿意回首的從來不是在越國那段辰光,而是在僅有的美好幻滅后軟弱無助的自己。
她回到瓊華軒,把書交給了集歡。集歡問她為什么去了那么久。集歡含糊地說自己找書花了不少時間。集歡沒再追問了,拾了一本書看了起來。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