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下去,張華有可能會成為比安祿山更加棘手的強敵。
“你們拖住二十萬燕軍,才是驍勇。”
張華沒有小看李道宗、薛仁貴、契苾何力等唐軍武將。
這些唐軍武將以少制多,多次與安祿山交戰,不落下風,可以想象他們的能力。
“若是你們將來可以為我效力,我必定會重用你們。”
張華掃視這群唐軍武將,有招攬之意。
李道宗更沒想到張華直截了當表達招攬之意,苦笑道:“我乃大唐皇室,豈可為你效力?我們還是商議該如何擊敗安祿山吧。”
“我攻三原鎮的東壁壘,你們攻攻打南壁壘,如何?”
“可以。”
“明日辰時出營列陣,巳時進攻。”
“可以。”
雙方簡單商議攻打安祿山的事項。
安祿山還有十六萬兵力,在三原鎮南邊和東邊設立壁壘,在城外阻擋唐軍、夏軍的攻勢。
“待擊敗安祿山之后,你我來切磋一番。”
許褚對擊敗黃忠的薛仁貴來了興趣,想要與薛仁貴一較高下,比拼武力。
許褚也正是年輕氣盛之時,體力與薛仁貴有的一拼,不會和黃忠一樣因為氣血衰竭而提前落敗。
薛仁貴答道:“有何不敢?”
如果不是還要留著體力攻打安祿山,薛仁貴與許褚兩人說不定已經大打出手。
在敲定進攻安祿山的細節之后,李道宗帶人離開。
“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名不虛傳,我應該也不是他的對手。”
楊業在見到薛仁貴本人之后,自認為武力不如薛仁貴。
“這些唐將,遲早會為我們所敗。”
張華盯著李道宗等人離開的身影。
在擊敗安祿山之后,他與唐軍估計就會決裂。
唐軍、夏軍夾擊,安祿山仍然在作困獸之斗。
安祿山的軍師使用玄奧莫測的奇門遁甲之術,影響天時。
次日凌晨,三原鎮區域出現大霧,霧氣彌漫,影響到了三原鎮以及夏軍、唐軍的大營。
“馬銜嚼,人銜枚,燕國興亡,在此一舉!”
“安守忠、李歸仁,你們領兵八萬,攻唐軍!”
“朕親自領兵八萬,攻夏軍!”
安祿山親自披甲上陣,將剩余的四千曳落河騎兵分成兩部。
兩千曳落河,安祿山親自統領。
兩千曳落河,歸部將安守忠、李歸仁統領。
“我們背叛大唐,你們也該知道,如果兵敗被俘,只有死路一條。史思明雖然投降,卻被張華五馬分尸。”
安祿山視線掃過燕國一眾武將,篡改真相,讓這些武將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
史思明確實被夏軍的孫尚香斬殺,但史思明是投降后被殺。
安祿山擅長拉攏人心,稍微纂改事實,就可以讓一眾武將為其賣命。
果不其然,這些聽說史思明投降后還被五馬分尸的燕國武將,打了一個寒顫,不敢背叛。
既然投降是死,放手一搏也是死,不如死戰。
何況,他們還有十六萬大軍,又有天時,未必會敗!
兩支燕軍離開營地,消失在迷霧中,試圖力挽狂瀾。
身材矮小的謀士目睹十六萬燕軍傾巢而出,自言自語:“如果安祿山這樣也不能取勝,只能說時也,命也,我也該準備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