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將想到另外一件事情,眼神突然凌厲起來:“將軍,右扶風的胡人士兵越來越多,已經有五萬人。而且前來依附的胡人部落,多達幾十萬人。我們不如襲擊右扶風,取而代之。”
漢人武將搖頭:“陛下委托此人給我,令我率兵護送其北歸,我豈能殺之?”
副將又勸:“這些胡人,我們南兵數量多時,還能壓制和驅使。但隨著我們的兵馬越來越少,而胡人士兵的數量越來越多,終有一日,這些胡人士兵會取代我們的位置。陛下下落不明,將軍為何不自立為王,割據右扶風?以將軍和我們的實力,割據一方,綽綽有余。”
“你不必多說。”
漢人武將沒有同意副將襲取右扶風的計劃。
蘇代在右扶風停留三日,右扶風的領主在充分享用蘇代獻上的美人之后,這才接見蘇代。
右扶風領主左擁右抱,美人入懷,對蘇代說道:“你主動獻上美人數名,是否要謀求一官半職?”
蘇代正襟危坐:“在下有一件大喜事,欲與大王分享。”
蘇代終于見到這個領主——北魏北海王元顥。
元顥本來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宗親。
公元528年,北魏發生內亂,北魏權臣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
元顥因為北魏大亂而投降南梁,并請梁國出兵幫助他稱帝。
出于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并以梁國武將陳慶之,率兵護送元顥北歸。
當時,北魏主力大軍鎮壓各地叛亂,河洛空虛,元顥、陳慶之攻下睢陽、滎陽、洛陽等地,元顥進入北魏帝都洛陽。
就在這個時候,進入洛陽的元顥穿越過來,在右扶風建立了勢力。
元顥也因此成為右扶風領主。
蘇代前來右扶風,拉攏的正是元顥這個擁兵數萬的北魏宗親。
元顥勢力最能打的不是他招攬的數萬胡人士兵,而是與元顥一起穿越過來的南梁武將陳慶之,以及陳慶之的南兵。
陳慶之的南兵,又被人稱為白袍軍。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來到這個世界之后,元顥還是依靠陳慶之打下地盤。
只是,元顥對陳慶之不那么信任,擔心善戰的陳慶之會殺了他,取而代之。
因此,元顥不怎么為陳慶之補充兵馬,而是招攬了大量胡人士兵,想要取代陳慶之和白袍軍在右扶風的地位。
蘇代已經清楚元顥勢力內部復雜的關系。
準確來說,陳慶之不是元顥的部將。
陳慶之是梁武帝蕭衍“借給”元顥的武將。
陳慶之一直到現在,也只是將自己視為一名客將,沒有推翻元顥的意思,而是在打聽梁武帝蕭衍的下落。
在找到蕭衍下落之前,陳慶之依然按照梁武帝蕭衍的命令,在元顥勢力征戰。
可以說,元顥與陳慶之的關系相當特殊。
如果換成其他野心勃勃的武將,在掌握精銳兵馬的前提下,早就殺了沉迷美色的元顥,取而代之。
元顥被蘇代的話打動,因為縱欲過度而有些迷離的眼神終于出現神采:“有何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