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答道:“關中平原東部的天命大將軍張華大人,委托在下,與大王結盟,共同攻伐咸陽的秦孝公,以及長安的李隆基。咸陽四周的領地,歸大王所有。長安的領地,歸天命大將軍所有。到時,大王可獲得百萬人口,從中物色美人,可得后宮佳麗三千,豈不是喜事?”
元顥眼神一亮。
雖然這些時日,元顥委任陳慶之抵御強敵,而自己在右扶風沉迷美色,但不代表著元顥不想要擴張地盤,成為一方霸主。
有了更多的人口,他才能成為實至名歸的皇帝,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美人。
元顥所喜愛者,只有地位和美色。
元顥饒有興致地問道:“這個天命大將軍,他有幾成把握取勝?”
蘇代又道:“如果他以一己之力攻打咸陽、長安,勝算只有一成,但若獲得大王相助,勝算可有七成。”
“七成把握,足夠了。但攻打咸陽、長安,本王會因此折損諸多兵馬,也許會得不償失。”
“哦?在下聽聞大王麾下有一支南兵,驍勇善戰,主將陳慶之卻不是大王的心腹。這對于大王來說,定然是一個隱患吧。”
蘇代在了解元顥勢力復雜的關系后,逐漸將元顥引入自己的話術之中,調動元顥的情緒。
果然,提及陳慶之和他的南兵,元顥露出防備的表情。
陳慶之是梁武帝蕭衍的心腹,蕭衍暫時借給元顥使用罷了,元顥也不知道陳慶之何時會離開,何時會叛亂。
如果去掉上帝視角,僅僅以元顥的視角來看,那么陳慶之和他的南兵,就是不穩定的炸彈,指不定什么時候會爆炸。
簡而言之,那就是總有刁民想害朕!
很多君王誅殺臣子,譬如白起、韓信、岳飛等人,是因為在他們的視角,這些武將是不穩定的因素,或許認為他們有背叛的想法、某種跡象。
元顥在防備陳慶之,卻又要倚重陳慶之的兵戰能力,因為元顥勢力,能打的武將就只有陳慶之。
也正是因為如此,元顥勢力沒能成為霸主,只是秦川中等的勢力。
元顥言語不善:“為何這么說?”
蘇代見元顥有了憤怒、猜忌等情緒,于是煽風點火:“大王為何不借助這次出兵攻打咸陽的機會,讓陳慶之和他的南兵擔任先鋒,與秦軍兩敗俱傷?這樣一來,大王不但可以借助這一次機會消耗陳慶之的南兵,削弱其實力,而且大王還可以得到百萬人口,招募十萬雄兵。到時候,大王就可以不用再倚仗陳慶之了。此乃一石二鳥之計。在下是在為大王謀劃啊。”
蘇代的話術天賦開始起到效果,已經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元顥的想法。
蘇代的話術天賦想要達到最佳效果,必須找到對方內心的薄弱點。
元顥的薄弱點是對陳慶之的猜忌。
蘇代借助這個薄弱點,輕松攻破元顥的心理防線,對其施加影響,元顥還不自知。
或者說,元顥的內心傾向于蘇代的提議,只是蘇代的天賦,強化了這種傾向。
“你說的很有道理。來人,本王要設宴招待先生。”
元顥被蘇代影響,設下盛宴,招待蘇代。
蘇代被視為上賓,在元顥勢力好吃好喝。
他為了接近元顥,花費五百兩黃金,怎么也要回一些本。
蘇代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在各地混吃混喝,接近元顥的五百兩黃金,也是張華出錢。
而蘇代空手套白狼,不但身居高位,而且所有花費,由各個諸侯承擔。
這就是縱橫家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