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了嗎?”
少女將五百斤石塊放下。
轟!
武舉校場的地面一陣輕微的晃動,地面出現裂痕。
“力量,甲等。”
“下一項,騎射。”
兩個主考官擦拭額頭的汗水。
很快這個少女又前去考核騎射。
戰馬疾馳,少女在一百步外調轉馬頭,側對箭靶,引弓搭箭,命中靶心!
“嘶……”
在場眾人又是一驚。
此人很有可能是競爭武舉第一的人選之一!
何況還是女子。
“最后一項,考核兵法。”
主考官又擦拭汗水,唯一能夠難倒此人的,或許只有兵法了。
張華設立的武舉選拔將帥之才,對兵法重視,不亞于步射、騎射、舉重。
汝州縣的武舉校場,一個考生步射五箭、騎射五箭,全部命中靶心!
“不過如此罷了。”
考生似乎輕視武舉項目,不以為然。
“百步穿楊,不可思議……”
“或許此人有希望爭奪武舉第一。”
“此人的名字……!”
汝州縣的武舉主考官見此人精通箭術,幾乎百發百中,再次確認其姓名,對此人很是看重。
而且此人氣質不凡,是將門之后。
汝州縣是張華在收編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之后,在汝水設立的一個縣,以杜牧為縣令。
杜牧招回當地因為戰亂而逃至山林中的流民,讓汝州縣的人口達到了十幾萬。
不只是這些流民,汝水下游地方,也有人慕名而來。
以汝州縣的人口,出現一兩個將門之后,也不足為奇。
“將此人舉薦給主公,即使不用參與武舉,以其身份,至少可以擔任校尉了。”
汝州縣的武舉主考官派人上報這次武舉出現的優秀人才。
除了武舉,還有文舉也在進行,但文舉的人數更加龐大,在古代人眼中,文官才是仕途,何況有些時候,文官還可以帶兵。
一些歷史名人,本來可以直接自薦為官,但想要嘗試科舉,于是也參與了這次科舉。
擔任文舉總主考官的范仲淹擁有一目十行的眼力,掃視了一遍參與文舉的眾多士子的名單,看到其中一人的名字,也有些許意外。
“張華在河洛等地開科舉,招攬賢才,又大舉屯田,時日一久,必成大患。”
大金國,領主努爾哈赤安插在河洛地區的斥候,向努爾哈赤匯報張華勢力的一舉一動。
張華在河洛、關中等地開科舉,大規模招攬中低層的文臣武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最起碼周圍勢力都注意到了張華的舉動。
占據了虎牢關以東大片平原的努爾哈赤,將河洛的張華視為強敵。
張華耕戰的行為,讓努爾哈赤感受到了威脅。
一旦張華廣納賢才,積攢糧草,到時再出兵橫掃關東群雄,努爾哈赤也難以抵擋。
皇太極站出來向努爾哈赤提議:“我們可效仿張華之所為,在黃河以南,開墾農田,開設科舉,招攬各族人才,為我們所用。”
“此事就全權交給你負責。”
努爾哈赤知道皇太極有籠絡人心的能力,也正是如此,皇太極招攬了不少漢將,這些漢將甘心為皇太極驅使。
努爾哈赤承認皇太極是眾多兒子之中,最擅長種田、發展勢力的兒子,而且皇太極的種田能力還要勝過努爾哈赤,因此努爾哈赤讓皇太極、范文程等人負責農耕、科舉等事,壯大實力。
皇太極在大金國的權力更大,讓多爾袞、阿濟格、多鐸等人感到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