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云眉頭微促,說到這件事更讓人心煩:“我今天去跟太太說的時候,正好三太太在,說大姑娘這么小,怎么能自己帶著丫頭出去,正好她明天也要去懷恩寺。”
“說什么一路上有個照應……”
明天是對賬的日子,沈素肯定是沒時間出門,所以馮梓年才挑了這么個時間,讓末云去找沈素說是去懷恩寺。
實際上是想去畫眉新租的屋子里轉一轉,要是跟著三太太出門,這件事只怕是做不成了。
第二天一早馮梓年帶著末云,出門就看見等在院子里的三太太,身邊站著一個一身大紅衣裳的小姑娘。
喜氣洋洋的馮梓蘭小朋友看到馮梓年,不屑的瞥了馮梓年一眼,滿臉嫌棄的擺弄著自己的大紅裙子。
馮梓年瞧著馮梓蘭的打扮,總覺得像什么東西,可是一時間又想不起來,直到幾人坐上馬車,馮梓年才想起來,這打扮,活像滁州城里到處給人牽線搭橋的媒婆。
也不知道是圖個吉利,還是就喜歡那個顏色,滁州城里的中年媒婆,統一的一身大紅色花裙子,一走一晃的,與眼前的小人像極了。
由衷的感嘆做三嬸嬸的女兒,真的是太辛苦了。
馮梓年臉一偏,看向窗外,努力的不去看馮梓蘭郁悶的小臉。
一行人一直到中午才到了懷恩寺,時值深秋,道路兩旁泛黃的樹葉隨著一陣陣的秋風,緩緩飄落,散落了一地的黃葉。
山門口站著一個小沙彌,看到馮家的車馬,笑嘻嘻的迎上來:“兩位施主來的真巧,今天正是主持方丈在大殿內講經,請隨我來。”
小沙彌看到車上都是女眷,臉上的笑容更盛了幾分,這些大戶人家的香火錢一般都是女眷掌管,每次接待達官貴族家的女眷,小沙彌們總是能撈到不少好處。
一行人還未下車,就聽到四周人聲鼎沸。作為國寺,懷恩寺來往香客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每天絡繹不絕。
一下車馮梓年就瞧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手里牽著一個半人高的小娃娃,顫顫巍巍走上寺廟前的臺階,從手里提著的籃子里,顫抖的摸出三支細香。
虔誠萬分的跪在佛像面前,恭恭敬敬的叩拜,祈求佛祖庇佑,身邊年紀不大的小孫子,也跟著一起,做的有模有樣,一看就不是第一次來。
瞧著馮梓年看老人看的出神,小沙彌上前笑著道:“這位是劉阿婆,就住在京西長嶺莊子上,是這里的常客了,每半個月就帶著小孫子來一次,也是可憐人,阿彌陀佛。”
瞧著馮梓年停了下來,三太太湊上前,笑瞇瞇的道:“我們家梓年就是善良,梓年要是想的話,就給那對祖孫一點銀子吧。”
馮梓年又細細的打量了老人一番,老人上半身是一件補了不下十次的藏藍色棉布衣服,下身是一件淺褐色長褲,隱約可以看到有些結塊的地方。
緩緩收回目光,對著一臉討好的三太太,拒絕道:“我忘記帶錢了。”
說完,笑著對小沙彌道:“小師傅,我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