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用合適的材料,把大夏所有的文字刻出來,印書之時,只要排列刻好的文字即可。而且,這些刻出來的文字,還可反復使用,不必如雕版一般,每套書,都得雕一次版,你說方不方便成本低不低”
那可太方便了
關鍵是,人家晏家就有現成的紙坊,用紙的成本,也比別的書坊低啊。
聽說晏家的紙,市價也極低。南邊的讀書人,如今心里對晏家感激著呢。
1
因為晏氏紙的價格,連帶著,晏狀元在仕林中,名聲都好極。
玻璃這種驚世之物,兗王府不能留給自家,只能交于內務府去經營,因為利益太大。
但辦個書坊,卻不顯山不露水,正適合兗王府
辛若暇喜道“這生意,我代我母妃應下了具體要怎么做,你和我說說”
七尋也高興,不僅又多了個賺錢的生意,還給自家紙坊,找了個長期的銷售渠道。
書坊是肯定要用紙的,用自家的紙,成本還低,也不怕書坊成功后,兗王妃再找別的紙源。反正人家想打價格戰,肯定是打不過晏氏紙的。
再就是,辛若暇也說了,這生意是和兗王妃做的,那就算是兗王妃的嫁妝,不涉兗王府,真是妙的很。
七尋盡可能用簡潔易懂的語言,把活字印刷的工藝,給辛若暇做了一下介紹“說白了,這也不是什么太復雜的工藝,知道了這辦法,找熟練的工匠,試上兩次,就能試出來。印刷的質量,多試幾次,也能提高。關鍵只在于,以前沒人想出這么個辦法而已。”
所以后世,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啊。
辛若暇也覺得這法子真是妙極,聽明白了他,撫掌而笑“確實,但你若不提,世人怕也想不出來。這樣,你們明顯是沒空參與書坊事務的,印書賣書,都由我母妃負責府來,分給你家三成利潤,且所用紙張,在晏氏紙坊能紙源的情況下,都優先用晏氏紙,如何”
除了分的三成利潤,晏氏的紙坊,還能再賺一筆。
這就相當于技術入股。三成利,算是最合適的。
七尋點頭“那就這么辦”
辛若暇感嘆“有些人想破頭,也想不出一點賺錢的法子。便是我們這樣的宗室,還有朝歌城那些豪門權貴,其實哪家不為銀子發愁但你們是一個念頭,就讓別人忙去,自己還能賺大把大把的銀子。便是我,也得服氣啊。”
比如玻璃,晏家也沒沾手,但每季的銀子,可沒少賺。
這點辛若暇比誰都清楚,光是玻璃一項,晏家每年就能有多少收入。畢竟,那些銀子,都是他親自送去晏家的呢。
七尋哈哈一笑“做生意同打仗其實也沒分別,上謀伐心,下謀伐兵。一個動腦,一個動體。顯然上謀遠高于下謀嘛。關鍵在于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