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的觀點,共情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通過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對方的內心去體會她的情感與思維;第二,放下自己的經驗,把握求助者的體驗與她的經歷和人格之間的聯系,更深刻的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體問題的實質;第三,運用咨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表達對求助者內心世界的體驗和所面臨問題的理解,影響對方并取得反饋。而共情的目的就是理解他人的情感,借此明白他人的內心世界以及真正的問題所在,最終幫助當事人做出有效的改變,難道……難道是顧夕寧遇到了什么難題?’葉蓁暗自想著。
劉熙見她陷入沉思,不禁問她說:“顧姑娘,你在想什么?”
“啊?沒……沒什么。”
此刻正是晌午,太陽最刺眼的時候,葉蓁抬頭看了看頭頂的烈日,不禁問劉熙說:“殿下,您相信時間是只會前進、不會倒退的嗎?”
“時間?”
“嗯!”
“相信。”
“為什么?”
“如果時間可以倒退,就不會有那么多人說‘如果時光可以重來’這樣的話了。”
葉蓁聽完,不禁贊同的說了句:“那倒也是。”
“為何突然問起這個?”劉熙又問她說。
葉蓁想了想,說:“過去,我一直堅定的相信時間具有一維性,只會前進,不會倒退,可有些時候,我又覺得,這世上的事,并不代表我相信什么,就會發生什么。”
“比如呢?”
“比如,我相信世間任何的現象都會有一個科學的解釋,就像林中的鬼火其實是磷元素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雨天的雷電只是天空的某一塊云層與另一塊云層或者大地,由于所帶電荷性質相反而產生的瞬間劇烈放電的現象。所有的事都可以有一個解釋,那我為什么會來到這里?’葉蓁隨口就把最后這句話說了出來,可說完她就意識到這句話可能會引起劉熙的懷疑,于是連忙看向劉熙,想要跟他解釋一下。
可劉熙想了想,卻反問她說:“你相信因緣嗎?”
“因緣?”
“嗯!佛語有云,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我雖不信神佛,但我相信因緣,遇見了是緣,經歷了是緣,一切皆由緣而起,”‘緣分,讓我遇見了你。’可這話他只是在心里想著,并沒有說出口。
然后劉熙繼續說道:“至于你為何會來到這里,我覺得,有一個詞倒是可以解釋,那就是因緣際會,不只是你,還有我、三哥,我們都是因為機緣,才會來到這里的。”
“是啊!”葉蓁聽完,不禁贊同的點了點頭。
見劉熙沒有懷疑自己,葉蓁也就放心了,可細細品味他的話后,葉蓁才發現,他所說的與自己所想的竟出奇的一致。
她也是不信神佛,但相信緣分的。
‘因緣際會?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命運是想讓我遇見什么、遇見誰呢?是殿下嗎?我該怎么驗證一下呢?’葉蓁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