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昭點頭:“放心吧,耿叔,將來,您這個大棚,擴大一百倍也不止。”
雙方約定,新蒜一口價,4毛錢一斤,陳蒜1塊錢1斤,來多少收多少。
蘇小昭現在還不敢貿然提出來獨家供應,她要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這張牌打好。
回到梧桐里村,全家興奮極了,這和賣幾個茶葉蛋可不一樣,這個訂單意義非凡。
蘇爸爸好幾次欲言又止,蘇小昭嘆口氣,直接說:“爸,我知道您想照顧大伯一家,可是我才剛接了訂單,我們要做響自己的名聲,質量這一塊必須保證。不是說我大爺家的大蒜不能收,我是擔心他們以次充好,您拿自己家親人無可奈何。”
蘇爸爸點點頭,雖然那么多年,兩家一直關系不和,但是他心里裝著自己家大哥。
蘇媽媽松了一口氣,眉眼都歡喜起來,她下午就一直擔心蘇爸爸提出來收蘇國修的蒜,她沒有辦法拒絕。
蘇小昭這話,多漂亮!
“爸、媽,這張訂單來之不易,如果開頭合作好,我會提出來獨家供應。媽媽天天跑城里,家里的莊稼肯定受影響,所以,不管收誰的蒜,一要質量過關,二是價錢一律按照3毛5分收。”
5分錢的毛利潤要留出來。
有些話必須早點擺在桌面上,新蒜4毛錢一斤的消息絕對不能透出去。
大蒜,她要做的不單單是生意,而是創業。和錢攪在一起時,她很確信,來自奶奶、小姑、大伯等人的親情,弱不禁風,甚至可能都不如外人。
這話一落,果然蘇爸爸就問了一句:“跟你奶奶也是3毛5分錢嗎?”
他大概還想問蘇國修家難道也要這個價錢嗎?
蘇小昭點點頭,嚴肅地說:“是,就算奶奶來送,我們也是按照3毛5結算。爸,我在菜市場調查過,3毛5走批量,這個價格真不差。當然,咱們以其他方式補貼給奶奶。所有人,先接貨,半個月結一次帳。”
她可沒有那么多資金墊付。
蘇爸爸有些煩躁,自己家父母兄弟都要賺5分錢,還要壓資金半個月,三丫的心太黑了。
他馬上就興致缺缺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又做鴕鳥去了。
蘇小昭不想做任何讓步,創業不是過家家,玩壞了推倒重來。
蘇家日子過成這樣,想搞慈善也要先活下去再說。
蘇媽媽沒有提娘家兄弟,她今天去老耿那里了,那家伙,滿大棚的蔬菜,車來車往,人家不缺自己家這幾車蒜,要是把三丫好不容易找來的訂單毀了,她上哪里找后悔藥?
兄弟重要,自己家女兒更重要。
因為蘇振華馬上要中考了,蘇爸爸蘇媽媽覺得賺錢比起來讀書,就不算什么了。
接下去的一段時間,蘇小昭都沒有再跟蘇媽媽去縣城,她要全力幫助蘇振華、吳宗坤他們幾個補習、復習,沖刺中考。
為了保證輔導質量,蘇爸爸也傾盡全力協助蘇小昭,除了英語,蘇爸爸的全科水平絕對秒殺整個鄉中學的老師。
至于給老耿的大蒜,一星期送一次,暫時只送自己家的,還有舅舅胡啟斌家的大蒜,質量要第一位。
蘇媽媽每天早上去城里賣茶葉蛋,下午回來挖大蒜,整理大蒜,累的兩眼都塌坑了。
蘇小昭每天結束輔導,都累得癱倒,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在悶熱的土坯房里,她也能睡得昏天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