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有些不敢相信,就是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小婦人發明了這么多的東西?
“正是民婦。”
柏雪向縣令揖了一禮,她的態度不卑不吭。
“不必多禮,聽說你發明了現下人人都戴的草帽和很好用的十滴水?”
縣令單刀直入的問。
“正是。”
“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好!”
這個評價已是不低了。
“你的年紀不大,如何想出這兩樣東西的?”
這個問題他一聽就想要問了。
“這兩件事情其實可以說是一件事情,都是今年太熱,那些叔叔伯伯們出門干活從我們院外過,我見他們太熱一時不忍才想出來的。”
“可是不忍的人多了,他們為何沒有想出來呢?”
“這也算是巧合,這帽子其實和我們農家的圍度做法并無太大差別,如果非要說有差別的話,不過是材料不同,大小不同……”
柏雪一一解釋,還讓她娘用一些空心草編了起來。
很快就編了很長,柏雪把它拿給縣令看。
“大人請看,這是不是和我們農賓的圍席很相似。”
她說著又請她爺爺把自己家沒用的圍席拿了出來。
縣令看后確實覺得很像。
“所以,只是大家都沒有在這上面用心而已。”
說完她又讓她三嬸把家里的草繩拿出來用針縫著。
“您看,只是把這些繩子這樣縫合起來就可以了。”
“說起來是很簡單,但當初想這件事的時候應該很不容易吧!”
縣令聽她說得云淡風輕,其實他也知道初始做的時候一定不是這么簡單的。
“剛開始是有一定的難度,不過現在大家都熟能生巧。”
柏雪從容淡定地回著話。
“其實,我覺得這是一件對廣大百姓有利的事情,我一直想要把它推廣,但苦于沒有辦法。”
“如今大人您來了,正好圓了我這一夙愿。”
柏雪說得情真意切,她其實是想賣縣令一個好,如果縣令把這個報給朝廷的話就是一件功績。
如果他把這件事用其他的方式推廣那就是賺不少的銀子。
但是縣令以后一定會給她大開方便之門,最少也要把這齊家的父子好好處置了。
“這……”
縣令心里樂開了花,他在這里做且令已是一年有余了,一件拿得出手的功績也沒有,如今正是焦頭爛額的時候。
這可到好,一件送上門的功績。
“大人,能為萬民做點事情是我的福份。”
柏雪混不在意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