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子相親相愛的人會因為柴米油鹽的小事吵架,會被以前欺辱過的人來尋仇,日子將會過得一地雞毛,苦不堪言。
一切都在顧青初的算計中,她一開始便沒打算輕易放過害死趙英的兇手。
“謝謝顧姑娘為趙家報了仇,謝謝東家主子沒有忘了趙家。”兩名中年男子抱拳跪在地上,說完重重地磕了三個頭。
這兩個男人正是趙英的雙胞胎兒子,當年父親出事時他們六歲已經記事兒,不是沒有嘗試過復仇,但無權無勢的他們次次以失敗告終。
這些年來二人在東域附近做貨郎生意,計劃找好時機動手,顧青初從盛京發出的幾封信里,就有給趙家兄弟的一封。
還好信來得及時,否則兄弟倆就抱著同歸于盡的心思與那三人共赴死了。
“按照顧氏商行老規矩,一年一考核,如果沒有能力坐掌柜位子,是會被換下來的。”
顧青初遞給兩人賬房的鑰匙,將那三人在臨水城的產業都交給了趙英的兒子掌管。
兄弟倆有經商的頭腦,又常年行動于東域附近,對這邊的情況比較了解,再加上補償的心思,顧青初讓這二人擔任掌柜。
“定不負所望。”二人抱拳,眼中全是感激,東家主子醒來便給父親報仇了,母親沒有說錯。
父親不負承諾,東家主子亦不相負!
解決完這三人,顧青初和元錦沛領著小簡去了晏府,她是去拜別的,作為客人再往回帶人有些不知禮數。
再加上在晏府住有些事情做起來不方便,所以顧青初打算領著小簡住在梁府。
現在整個臨水城的人都知道顧氏商行崛起了,當年大夏商首的名號誰沒聽說過?
顧氏商行未沒落之前,大夏境內誰也比不上,現在冒出的晏家,慕容家等,在顧氏商行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大家都聽說了豐收縣的事情,現在臨水城內顧家又大刀闊斧地收回好幾間旺鋪,那鋪子規模可是在臨水城內數一數二的。
一時之間不少商戶提心吊膽,還有人來晏家來送拜帖打聽。
這顧家是個什么意思?是否要吞并其余商戶?會不會用不良手段?晏家作為臨水城的商首您要不要表個態度?
來之前想好的問題,在晏府見到顧青初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顧青初和元錦沛在臨水城已然是個名人了,他們沒想到晏家之前招待的兩個客人就是顧家的人!
晏家與顧家“同流合污”,要將臨水城所有商業命脈都握在手里的消息不脛而走。
顧青初聽了笑笑不予置否,她放下手中的毛筆交代道:“這封送去邊北,這封送到盛京,這封送到朝歌。”
她分別給在朝歌的族人,盛京的顧文和邊北的宋將軍去了信。
顧文在邊北待過,又曾在將軍府住了一些時日,定然與華姑娘打過交道,她詢問顧文關于他對華姑娘的了解。
給宋將軍的信,看似只是簡單地問一問近況,實則信中有他們顧家軍內部獨特交流的暗號,是信中信,詢問的也是關于華姑娘的事情,并且讓他莫驚動旁人。
發給朝歌的信,是因為她想起了一些往事,所以去了封信。
三封信都發走后,顧青初離開書房去了會客廳,她要見得人正是晏召。
那天顧青初去晏府收拾東西離開的時候,晏召并不在,不知道這人今日來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