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有令,臣定當肝腦涂地!”顧青初抱拳彎腰行軍禮,表明了決心。
隨后略帶幾分猶豫道:“顧家軍現僅有幾百人,打仗需要兵,也需要練,這人和時間……”
哪有那樣的好事,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吃草!
顧青初勢必得讓皇上許諾點好處來。
“一個月后金國會派使臣來夏,屆時試探金國態度再看戰否,兩國便是發生戰爭,最遲也要在半年后。”
提前半年的時間做準備,這對寧良候來說不是難事。
當今圣上還是皇子時,在宮宴聽先皇提起過往,說當年寧良候打南蠻帶兵只練了三個月,這事兒文極帝記得極牢。
“金國使臣來訪會有軍演切磋,朕決定由寧良候你全權負責。”
每年無論是金國出使大夏,還是大夏出使金國,都會帶一隊士兵大約三十人,雙方進行友好軍演切磋,點到為止。
以前雙方輸贏各半,近五年來每每都是大夏敗北,金國越發膨脹也許這也是一部分原因,他們覺得大夏兵馬外強中干。
當年顧青初雖然沒有率領顧家軍與金國打過仗,但顧家軍“兇名”在外,在各國中皆威名赫赫。
寧良候三十年前若沒有擊退南蠻,金國定然乘人之危派兵攻打大夏。
對于寧良候,金國是有所顧忌的。
文極帝要的便是戰前打壓金國的氣焰,讓金國使臣看看大夏的雄兵,大夏從不懼金國!
當然,若是金國認慫不敢打仗,再重新修訂盟約是再好不過,只是這種可能性很小。
不管如何,重建顧家軍且由寧良候掛帥,絕對給金國極大的壓力,他們內部也會有矛盾。
金國那三大二小的五虎上將個個是帶兵好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大夏良將太少了。
大夏如今拿得出手的主帥竟只有一個宋思明,然宋思明駐守邊北,若讓他再領兵對抗金國,邊北是個問題不說,最重要的是皇上不放心。
宋思明領兵伐金,屆時大夏大半兵力都會在他手中,這種情況文極帝寧可不開戰也不會讓宋思明當主帥。
文極帝不得不承認,寧良候醒來得非常及時,很好地填補了與金國對陣主帥的空缺。
“我相信寧良候的能力,半年對你來說不是問題。”
皇上對寧良候的了解,大多是聽先皇提起,他父皇贊不絕口的主將定然錯不了。
聽著皇上稱贊的語氣,顧青初笑了笑道:“時間沒有問題,只是這兵難定。”
如今大夏兵力充足,又因無戰事已經三年沒有征新兵。
從別的將軍手里調兵來顧家軍不現實,征新兵很容易,可沒上過戰場的新兵對上金國人,訓練半年時間太短了。
其實顧青初訓得出來,但表現的艱難一些,才能彰顯她的用心努力。
顧青初說著顧慮,皇上聞言認真思索起來。
“已然打算重建顧家軍,那不如更熱鬧些……”
元錦沛這時開口了,不緊不慢地說著自己的想法。
皇上聽了點頭認同道:“可行。”
顧青初挑眉,元錦沛竟是和自己想到一塊去了。
當日下午,城門張貼告示,上面寫著顧家軍軍號解封,寧良候招兵重建顧家軍,顧家軍的老兵優先錄用等內容
這告示是對外給百姓看的,兵部內還給各軍發了圣諭,凡是顧家軍舊部,若想重歸顧家軍可申請調令。
這條一出,百官嘩然。
寧良候歷經兩代君王,為何每代君主都會對她如此偏寵!這簡直是明晃晃為寧良候找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