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把烤肉整齊的碼在玻璃柜臺里的不銹鋼盤上,給面前的烤爐通上了電。這個烤爐還是那位大廚彬子建議買的,價格不到一千塊,說是比家用烤爐效率高,而且烤的時候味道大,散發出去的香味就是招牌。
根本就沒做招牌,就連那個個體執照也在辦理中,還沒辦下來。但是媳婦等不及了,說是就在街里賣點小吃,就不信街坊鄰居會舉報。
媳婦的同事叫做孫曉梅,她的老公跟也是同時想做這個買賣。那位老哥更是生猛,號稱能在這個村里平趟,就沒有誰敢跟他對著干。賣個烤肉而已,有沒有執照都一樣。催著餐廳就把這第一批烤五花給做了出來。
賣這個五花肉過程很簡單。有人買了,就挑出一條五花肉,放在烤爐上略微一加熱,放在砧板上給剁開成拇指肚大小的肉塊,裝在一個一次性紙碗里,再給顧客配上一個小小的竹簽子就行。
柜臺前面擺了兩種蘸料,一個是香辣粉,一個是五香粉。由顧客按自己口味,自己撒上就行。不撒也可以,那就算是原味的。
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個小買賣,進貨渠道是現成的,商品只有一種,售價是十五塊錢一條,這個買賣簡直是傻子都能干。
但是韓春還是覺得心里沒譜,覺得過往的鄰居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奇怪。也沒個招牌,就是一個半新不舊的玻璃柜臺,擺在自家門口。要不要吆喝幾句?可是吆喝什么內容呢?就喊烤五花肉?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韓春就坐在柜臺后面的椅子上,不知道該接著干點啥。已經是上午十一點多了。門口的小街上人來人往的,偶然有路過的看向自己的小柜臺,只是匆匆一瞥邊目無表情的離開了。
已經預制好,被烤過的五花肉就放在在冰冷的柜臺里,表面暗紅顯得無精打采,甚至有白色的油脂凝在那里,讓人提不起半分的食欲。
隔壁五奶奶應該是剛剛買完菜,提著菜籃子踮著小腳,晃晃悠悠走過來,趴在玻璃柜臺上看了看,奇怪的問道:“春兒啊,你這是賣啥呢?是臘肉嗎?怎么看著也不像啊?”
韓春站起來:“五奶奶,這是烤五花肉,香著呢,您來塊嘗嘗?”
五奶奶癟著沒了牙的小嘴:“五花肉啊,太膩啦,我可吃不了啦。”說完提著菜籃子,一步一踮地回家了。
韓春站在原地愣了半晌,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可是自己吆喝又吆喝不出來,干脆回家,找了本掛歷扯了一張,又翻出閨女的記號筆,在掛歷紙上寫了幾個大字:烤五花肉,十五元一條。想了想又在烤五花肉前面加了“秘制”兩個字。
用條透明膠帶,把掛歷紙牢牢的粘在柜臺前面。又覺得缺點什么。干脆從柜臺里取出兩條五花肉,放在烤架上,打開烤爐開關,烤了起來。
韓春的想法是,不管有沒有人買,自己先烤出兩塊來自己先吃上,自己早飯都沒吃,哪有餓著肚子做買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