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昆看了一下。
電子皮膚,通過在身體上刻錄電子光碼,做到實時監控,收集各種數據,從而進行健康管理和個性化醫療。
古語有云,“對癥下藥”。
自古以來,人們對于醫療的思路是按照疾病來分類的。
但是,這個“癥”,不好把握。
以高血壓為例,僅僅在問診時測量一次血壓是遠遠不夠的。
病人最好能夠近幾個月來24小時血壓變化狀況給醫生,以確定最優治療方案。
然而,大多數患者并沒有條件這些信息。
電子皮膚就是不間斷地監測人體的各項指標。
一方面,可以在診斷時完整的身體信息,在信息上幫助醫生做到精確診斷。
另一方面,又能夠實時監控,在時間上做到疾病及時干預,以最小的代價完成治療。
這個東西,來的恰到好處,沈昆很是滿意。
目前,711公司正在推廣針對老年人的智能音箱,有了電子皮膚,那很多工作就是事半功倍。
更不要說,目前的循證醫學主要是基于統計數據,再根據臨床試驗數據來確定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一旦電子皮膚得到大規模普及,數據的收集就會簡化很多。
而海量的病人數據必將大大推進循證醫學的發展。
絕對的功德無量。
沈昆又仔細看了下系統的資料。
這么重要的東西,售價兩個億,有點物超所值。
是不是有什么弊端或缺陷
果不其然,當沈昆看到電子皮膚的原材料時,明白過來,成本。
一套覆蓋全身的完整電子皮膚,成本高達百萬美元。
一個成年人的皮膚表面積152平方米。
一個新生兒大概是05平方米。
想想巴掌大小的面積,就要一萬美元。
幸虧可以單獨使用,不然的話,推廣起來可是大麻煩。
沈昆點擊購買。
海量的資料出現在腦海中。
如果不是有聰明藥的支持,他早晚會被這種方式搞瘋掉。
直接灌輸,簡單粗暴。
不過,有了聰明藥的支持,加上長期鍛煉,他幾乎瞬間就明白了電子皮膚的原理。
就是在皮膚表面建立人體信道,通過特定方式使得信號在信道里面傳播。
將無數微小芯片附著在人體表面,并且通過人體表面信道組成一個局域傳感器網絡。
使得傳感器之間能互相通訊,并且可以把信息匯總到中央節點再使用無線信號傳輸到互聯網。
一般來說,現有技術使用無線電傳輸的傳感器網絡有幾個問題
一是兩個佩戴傳感器的用戶接近時如何避免無線信號互相干擾。二是信號傳輸衰減較大,增加傳感器的功耗。三是需使用天線,增加傳感器的尺寸。
而電子皮膚建立的人體信道完美解決了上述三個問題。
不但能避免不同用戶之間的無線電干擾,還低耗能、低負擔。
說一句話劃時代產品的,也不為過。
李杰在交通委的頂樓發現了一個小儲物間,在辦事員小張的幫助下,逐漸改造成據點。
一套舊沙發,一個油酊,一個燒水壺,還有一盆淘汰的綠植。
外面冷風呼嘯,里面溫暖如春。
“兄弟,你在我們這里是耽誤時間”,小張點了一支煙,吞云吐霧。
“怎么,已經確定買家了”李杰問道,
小張搖頭,“那倒沒有,不過,你們拿過來的產品介紹,我們主任連看都沒看,直接扔了。”
李杰苦笑,“那也沒辦法,一天沒結果,就一天不能放棄。”
小張“隨你便什么時候我們再去瀟灑瀟灑。”
李杰心下暗罵,好好的公務員,上班幾年就腐化墮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