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還在昏迷的時候劉掘毅然離開醫院,臨走的時候沒忘了找劉掘要了五千塊錢,他拿的心安理得,除了幫忙撫養小寒這件事,劉墓覺得劉掘虧欠自己的不是錢能抵消的。
打算進大山的話錢當然沒有用,裝備卻要需要錢來買,雖說要進山當野人,但也不是真的回歸原始,如果裝備齊全,可能就是一場野外生存而已,如果沒有被“神秘力量”抓到的話。
他來到東臨市最大的農業批發市場,工兵鏟,匕首,多功能組合餐具,足量的打火機,睡
(本章未完,請翻頁)
袋,手電、數塊電池、十余身迷彩勞保服,藥箱、一本厚厚的《野外生存指南》零零總總裝了一大包。
又幾經周轉買到了一把高錳鋼厚背“工藝刀”,在道具管制日益嚴格的現在只能打擦邊球,工藝刀不允許開刃,但材料卻沒有具體要求,多花點錢開刃,真正的刀也就有了。還買了一把店家推薦的弩,劉墓試了下用腳勉強能拉動。之后又買了一些捕獸夾、陷阱、電棍,相對來說這些東西反而更容易買。
買完這些東西五千塊錢基本已經消耗殆盡,這也和他不講價有關,這些東西價格水分大,只是他留著錢也沒有什么用。
劉墓背著兩個沉重的包裹從郊區往外走,越走越偏,直到荒郊野外攔了一輛外地貨車,送上了一盒東華煙,解釋野外生存挑戰,司機并沒有多問,把他當成了那些有錢沒地方花就喜歡作死的年輕人。
他的目標就是家鄉和東臨之間綿延數百里的東嶺。東嶺坐落在東華國東部,雖然稱作嶺,但其實是群山,只不過沒有真正高大山峰而已。
一百多年前東華國人口進入縮減階段,上百年的發展讓生態遭受了重創,痛定思痛之后大力建設生態環境,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東華國將全國數十個不適宜耕地和發展經濟的山區建立了保護區,退耕還林,放生野生動物,如今僅從森林覆蓋面積和野生動物數量上來看生態水平甚至超過了工業時代到來前的二百多年前。
東嶺就是東部發達地區最大的保護區,而劉墓乘坐的火車行駛的路線正是穿越東嶺腹地的一條公路,路兩旁是鐵絲網,每隔一段距離還有專門供動物穿行的橋洞。
劉墓選擇下車的地方就在東嶺腹地,看在一條東華煙的份上,司機師傅好心勸他別走太遠,實在不行就打電話求救。他卻不知道劉墓連電子產品都沒敢帶,非要說有的話就是一款幾十年前的老式機械手表,為了記錄日子甚至淘了幾本未來幾年內的日歷,以免自己不知道山中日月。
下車以后他在司機目光里掏出一把鉗子剪了一個剛好能讓人通過的洞,鉆過去又用鐵絲將洞補上,然后和司機揮手告別,向北出發,一直等到貨車消失不見才掉頭鉆過橋洞向公路以南出發。
望著參天的大樹和影影綽綽的森林,劉墓長出一口氣,似乎鉆進山里是一件放松的事情。十幾歲的年紀其實見到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要比平常家庭的孩子幾十年見得還要多,畢竟還是年輕,對世道多多少少有些厭倦。
如今要走進森林當野人對劉墓來說不算多難的選擇,在他眼里甚至要比在人類社會生活要簡單純粹的多。唯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妹妹,如今也有了著落,還要比跟著自己要好,起碼物質上是這樣。
至于那個美麗善良的姑娘,有緣再見了,若無緣再見,希望你安好。
“孤兒劉墓已死,野人劉墓橫空出世……”劉墓揮了揮手里的工兵鏟,丟掉忐忑,斗志昂揚的向叢林深處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