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五更時分,周歂穿戴好卿士的官服,坐上馬車前往太廟。快要到門口,忽然眼球一翻,大聲叫道:“周歂你個蛇蝎小人!我父子盡忠為國,你貪圖卿位榮華,害了我的性命。我父子含冤九泉,你倒盛裝陪祀,好不快活!我現拿你去見太叔與子暇,看你有什么話講?我便是上大夫元咺!”
說完,那周歂便七竅流血,僵死于車中。治廑見此情形,也是心驚膽戰,馬上脫去卿服,托辭說染了風寒溜回家了。衛成公只好改命寧俞與孔達來陪祀。
祭禮完成,剛回宮,治廑的要求辭官的表章已到。衛成公知道他怕的是什么,只能隨他去了。但不到一個月,那個治廑便驚悸而亡了。
可憐周治二人,貪圖榮華官位,做下這不義之事,沒享到一天的富貴,反斷送性命,外加千古罵名,不劃算哪!
衛成公想任命寧俞為上卿,但估計此人也被周治二人的死震憾到了,拼命辭讓。成公只好任命孔達為上卿,寧俞為亞卿。孔達遣使前往晉國,將元
(本章未完,請翻頁)
咺與子暇的死全都推在周歂與治廑頭上。晉文公如何不知此中貓膩?只是衛國的事翻來覆去,他也有些心灰意懶,便聽之任之了。
此時正值周襄王二十二年,晉國從潁陽回師已有一年多了。晉文公仍念念不忘鄭國暗通楚國的事,又想去伐鄭了,問群臣要不要再合諸侯一起出兵。
先軫說:“諸侯們奔勞太過了,搞得中原不寧。何況我軍兵多將廣,何須用他國之軍?”
文公本也同意的,但忽想起一事來:“但秦君之前有話,若有征伐,必與同事。”
“鄭國乃南邊通往中國的咽喉,所以齊桓公要雄霸天下,每每要爭得鄭地。如今若和秦國一起出兵,怕他們和我們相爭,不如咱們獨自出兵。”
“鄭是鄰國,離秦卻遠,他們能得什么好處?”文公不以為然,仍派人去通知秦國,九月上旬一起入境鄭境。
鄭國的公子蘭,也就是當年燕姞夢神人賜蘭草而生下的那個庶子,此時正在晉國,之前鄭文公捷為向重耳表忠心而把他抵押在此,算是個人質吧。此子為人圓潤,忠厚勤謹,頗得晉文公喜愛,常陪侍左右。這回出征本想帶他一起去的,但他推辭道:“君子雖在他鄉,不忘父母之國。主公要征討鄭國,蘭不敢同行。”
晉文公于是安置他于東面邊境,自此有意思扶持他為將來的鄭國國君。
晉師先入鄭境,秦穆公帶著謀臣百里奚,大將孟明視,副將杞子,逢孫,楊孫等人,領兵車二百乘,前來會師。兩國合兵后攻破郊關,直逼曲洧,筑起長長的壕溝相持。
晉秦兩國分別扎營。晉國這邊設營于函陵,在鄭都西邊;秦兵設營于汜南,在鄭城東邊。每天日夜兵西巡邏,城內與城外的聯系完全中斷。
風聲鶴唳,大戰將至,鄭成公姬捷慌得手足無措。那么鄭國這一仗究竟怎么收場?誰來拯救危如累卵的國家呢?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