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事多年,逢伯如何聽不出那是趙旃的聲音?可他愣是不理會,還吩咐兩個兒子:“咱們趕緊走,千萬別回頭看!”
可惜那兩傻小子不理解父親的好意,偏要回頭看,趙旃更起勁了:“逢君快載我一程!”
逢寧逢蓋對父親說:“趙叟在后頭叫咱們呢!”叟?趙旃看樣子年紀不輕啊!還如此血氣方剛?
逢伯大怒,罵道:“你們既然看見了他,就該下車把位子讓給他!”說完便把兩個兒子趕下了車,讓趙旃上來,一起登車同載而去。逢寧逢蓋之后陷于亂軍中,丟了兩條小命。
中軍營中,元帥荀林父和司馬韓厥從后營門登車,領著殘兵敗卒,從山路沿著黃河而行,一路丟棄車馬兵器無數。先谷從后頭趕了上來,額頭上正中一箭,鮮血直流,自己扯下戰袍把頭包裹著,別提多狼狽了!
荀林父一看見他就火冒三丈:“你不是敢戰嗎?怎么落到這般田地了?”
走到黃河口,趙括也到了,說趙嬰早私下預備好船,如今已自己過了河,恨恨道:“也不告訴我們,是何道理?”
荀林父冷哼一聲:“生死關頭,哪來得及告知他人?”趙括仍然恨恨,別人也就算了,自己可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竟然也涼薄至此?自此時起,他可對弟弟趙嬰有了看法。
“我軍已不能再戰了!為今之計,渡河才是最要緊的。”說完,荀林父便命先谷到下游去找船來渡河。可此時河面上的船只是東一艘西一艘,一時根本無法聚攏來。
正不知如何是好,沿河吵吵嚷嚷,又有無數人馬來到。荀林父一看,正是下軍的正副二將趙朔與欒書,因被楚將公子側擊敗,也領著殘兵敗將,跑到這里想渡河。
中軍與下軍一齊在河岸,爭著要渡河,那點子船更加不夠了。往南邊一望,遠遠又見一股煙塵,怕是楚軍又追來了,荀林父擊鼓傳令:“先渡河的有賞!”
這下好了,兩軍開始為了搶渡河的船而開始自相殘
(本章未完,請翻頁)
殺。往往一艘船已裝滿了,還有人從水里要往上攀,扒著船舷不肯放手,搞得連翻了三十多艘船。
先谷在船中喝令:“再有攀舷扯漿的,便用刀砍斷其手指。”
一聲令下,各船紛紛效仿,一時間,手指如雨點船紛紛砍落于舟中,或如飛花點點,一捧捧扔到河里。岸上哭聲震天響,水中血染半河。真個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此時后頭的那股煙塵越來越近,原來是荀首,趙同,魏錡,逢伯,鮑癸一班敗將,陸續逃到此處。荀首本來已上了船,但得知其子荀罃被俘,說:“我兒子被捉,我不能空手回去。”
于是跳船上岸,整車欲行。荀林父想制止他:“荀罃既已陷入楚營,你去也沒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