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三王立憲時代留給華夏的遺產卻一直存在。
強大的大唐是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為了避免人們懷念三王立憲時代,大唐一方面致力于回復三王立憲時代的華夏版圖,在各地建立殖民地,證明在皇族的統治下,華夏并沒有衰落。
一方面大肆的焚毀和三王立憲有關的書籍,表明皇族統治天下的正確。
不過大唐皇室的這一做法在李隆基晚年的時候被強行終止了。
在李隆基即位,并且終結了皇族內斗的局面以后,為了避免被自己的兒子趕下皇位,他不得不倚重以奴隸主安祿山為主的貴族勢力,并且將多個殖民地交給了安祿山統治。
這導致了安祿山的野心空前膨脹,他瞞著李隆基組建了數量龐大的異族軍團,并且將很多技術輸送給了西方諸國,以此來換取他們對于自己的支持,這導致了西方文明開始緩慢的崛起。
元始755年,以安祿山為主的奴隸主和新貴族勢力掀起聲勢浩大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戰爭的兩方都大規模使用火藥武器的戰爭。
火繩槍,火炮,手雷在戰爭中被廣泛的運用,使得戰爭的殘酷前所未有,數座城市直接被夷為平地。
因為大唐皇室精銳的部隊全部駐守在殖民地,所以李唐皇室在戰爭初期屢遭慘敗。
在洛陽攻破以后,李隆基覺得長安無法守衛,便率領皇室成員西逃。
但當時被后人稱之為圣后的楊玉環卻率領一部分發誓死守長安的士兵留守了下來,并且任用提出了‘軍隊應該全面使用新式的燧發槍,淘汰火繩槍’理論的郭子儀為統帥,在正面戰場擊敗了安祿山的軍隊,迫使安祿山停下了進攻的腳步。
隨后,長安城最著名的劍客,也是華夏史上最后一位冷兵器宗師李白率領青蓮兄弟會潛入洛陽,刺殺了安祿山,使得叛軍群龍無首,最終被逐個擊破。
安史之亂之后,李唐皇室對于奴隸貿易空前收緊,致使大唐大量的工廠,種植園缺乏奴隸勞動,被迫雇傭工錢高,工作時間短,并且還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本國人進行工作。
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國家發展速度變慢,拉近了西方與我國的差距。
與此同時,在安史之亂之后,李唐皇室的虛弱被暴露在了各殖民地的眼中。
不過數年,大唐在外的殖民地都開始拒絕聽從李唐皇室的命令,并且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軍隊。
元始907年,李唐皇室在逐漸失去權利之后,拒絕實行君主立憲制,被憤怒的新貴族們趕下了皇位。
華夏再次陷入混亂的局面。
元始960年,趙匡胤在新貴族的幫助下建立了宋朝,但是他在登基以后,卻背叛了自己恢復三王立憲時代上下議院的承諾,大肆屠殺新貴族,加強皇權。
趙匡胤的做法導致了新貴族們的不滿,他們扶持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殺掉了趙匡胤,登上了皇位,并且重新建立了上下議院。
上下議院的建立代表皇權再一次受到了管控。趙宋皇室雖然有心改變這一切,但是在新貴族們一再的反對下,反而導致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少。
同時,新貴族們還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文藝復興運動,認為漢朝時代的雙皇執政和三王立憲制度是人類文明的表現。
在這一時期,皇權不是唯一的思想傳遍了大地,受到啟蒙的人們很快渴望再次將皇權從朝堂中驅逐出去。
于是元始1127年,新貴族們逼迫趙宋皇室簽下條約,放棄一切的權利。
君主立憲制度在經過近千年的歷史之后,再一次來到了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