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暑假終于結束,當李子昂背上行囊、揣著縫在衣服內側的學費、坐上遠去常山中學的大巴時,他的內心升騰起一股莫名的、以前沒有過的情緒。
以前總想著走出去,而真正要離開家鄉的時候,卻又傷感起來,但這傷感中還帶有一絲興奮、一絲期待。
母親在車窗外揮手告別,她本想一起去的,但姥爺突然生病,兩個姨又剛好都不在家,姥姥一個人照顧不過來,母親只得留下來。父親是一早就開車出遠門送貨去了。
李子昂安慰母親說,姥爺很快就會好起來的,不用擔心。也叫她不用擔心自己去上高中的事。
“我獨立習慣了,沒啥問題的,這一兩百公里,也不算遠,放心吧,我到地兒后找公共電話告訴你。”
車輛剎車拉起,車門緩緩關閉,引擎發出隆隆的響聲,頓時伴生一股濃濃的汽油味。
大巴啟動了,先是緩緩向前,駛出停車場后開始加速,看著窗戶外越來越遠、越來越小、卻還在揮手的母親,李子昂覺得有點尬,毫無緣由地怕車上同行的陌生人笑話,但頓時鼻子也有點酸,他揮了揮手,讓母親回去。
車速不算慢,但路況不好,行駛了四五個小時才到。那日陰著天,似下似不下地飄著雨,倒不像北方一貫的風格了。窗外的樹一棵棵向后快速離去,幻化成一抹翠綠,遠處陌生的村莊已飄起炊煙。這一幕幕,在接下來的三年里不斷重復上演,把離家的感受逐漸麻木,但卻永遠地刻在了心里。
如若不是出發得早,可能傍晚都不一定到得了。李子昂是早上八點鐘從車站出發的,到達常山車站后,叫了一輛摩三輪,到達學校時已是下午兩點鐘。正常時候從車站到常山中學,坐摩三輪只要五塊錢,當日卻被司機師傅哄抬到了十塊,如若不是拿的行李比較多,李子昂可能就坐公交了。
報道處報道后,李子昂被學生志愿者幫忙拿行李,領到了所在宿舍。他被分到了03級2班,是重點班,宿舍是104。
到達宿舍后,李子昂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宿舍條件不是一般差,十六人間,分內外兩小間,每間八人,沒獨立衛生間,樓層公用的衛生間在樓道中間位置,衛生間的坑位還是那種共用水渠的設計。
“這棟樓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你們宿舍在1樓,教室就在同一棟樓的2樓。”志愿者學長說。
“學長也是重點班嗎?”
“對,我是02-2班的,我們高一時也住這里,高二就搬到主校區那邊了。”
“這棟樓這么小,有幾個班在這里啊?”
“就只有高二的1-4班四個重點班在這兒。1-4班的男生住這棟的一樓,女生住對面那座樓的2樓。”
李子昂往對面看了一眼學長剛才說的女生宿舍樓,1樓有個中空的巨大的門,其他位置也像是倉庫,二樓確實看起來像是能住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