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兩個小孩鬧矛盾,小女孩周娜給小男孩張偉扣了一個大帽子,說他反對國家決定。
而張偉聽到立刻就慫了,要不是老師后來進行了調解,不知道還會鬧出什么亂子。
而在之后的演講比賽中,周娜念起了她那四平八穩的“優秀”作文,寫學校的建筑工人在工作的時候凍得不行,說都是為了人民服務。
臺下,旁邊的張偉補刀:“人家得掙錢!”
小明在父母面前練習自我介紹,說明了家里的實際情況,做售貨員的媽媽其實想當歌星,當會計員的爸爸其實并不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想跳槽。
爸媽連忙都著急了,忙喊:“不能說!”
生活經驗豐富的爸爸最后在文章總結。
“要全是真的……那就沒什么可說的了。”
面對家里不合群的小孩子,這位企業家是這么擔心的:“你比我有學問有見識,你說,就咱中國人的社會,適合一個【不合群】的人嗎?”
更神的是,它對中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方式等諸多觀點,不僅毫不過時,而且像十分準確的一則預言。
兩個帶著墨鏡,穿著風衣的男人,頗有琴酒和伏特加的感覺,他們在城市的角落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什么呢?那么見不得人。
答案在今天竟然成真!教育改革要求減負,課外培訓只能夠偷偷摸摸地進行。
而張偉在開學典禮是的表現,我想是每一位參加過開學典禮的人都不陌生的吧。
這也是幾乎每一位孩子最討厭的環節,優秀的學生代表全體學生發言,而我們大多數人扮演的,都只是臺下王小明的聽眾身份。
學生代表張偉開腔:“藍藍的天空上飄著白云。”
可是抬頭看去,別說是云了,你連一只小鳥都看不到,萬里無云的天空讓人感覺這是在睜眼說瞎話。
張偉:“樹上的小鳥唱著歡歌。”
可是樹上,除了樹葉,就只有空氣了。
王小明也在心里默默吐槽:哪兒有啊?
借此,《小明和王貓》犀利的指出了一個問題,很多學生其實根本不會說話。
而且還有個更加明顯的問題,他們在很多場合,都被家長馴化成了不能有獨立思想的學習機器。
隨著學校的改革以及各種興趣班的形成,班級第一的張偉以及第二的周娜,第十八名的王小明,都報了說話班,老師讓學生們自我介紹,張偉如此發言。
張偉:“我叫張偉,姓張的張,偉大的偉,是英華小學二年級三班的學生,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的學校,我的老師,我的同學。”
發言完畢,老師說他真的不會說話,至于原因,周娜已經搶答了。
周娜:“因為他,說的那些話,不是他自己的話!”
讓周娜自我介紹,剛開始她還知道變換語調,可就像是接觸不良的燈泡一樣,一會兒會說話,一會兒又不會了。
而王小明的發言雖然質量較差,沒什么特別的愛好和想法,難免引起了張偉的厭惡。
張偉:“你這是什么呀?”
可小明卻得到了老師的贊賞,因為小明的話或許沒什么意義,但都是他自己的話,是他自己想說的。
而學校之后舉辦了一個能做會說比賽,臺下的評委有些是導演,順便就開啟了吐槽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