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抗美的認知里,國民人均壽命七八十歲,早就沒有了“七十古來稀”的說法。
然則,關于漫長的形容,最常用的時間單位,仍然是“十年”。
十年,已經是時光荏苒、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距離一個“殺馬特”和一個“葬愛家族”。
即使從李抗美前世出生那年算起,只差了25年,那也是上一輩,更別說是回到55年前。
簡直是站在博物館里,被復活的歷史人物包圍,站在墓葬群,和各位祖宗親密接觸。
“噗”
見到李抗美低著頭,遲遲艾艾地,手都有些哆嗦,李阿細忍不住笑了。
她轉身彎下腰,從帶來的行李袋里取出一個網兜,就上前揉了揉李抗美的頭。
小姑娘的頭發是自來卷,估計長長了是無規律瘋長、亂卷的那種,就特地剪得短短的,剛到耳根的‘蘑菇頭’,摸起來一捋到底,絲滑順手。
“抗美,別害怕。”
“你的爸爸是細嫲的兒子,你是細嫲的孫女,我們是一家人,細嫲是來接你回家的。”
李阿細捋完頭發順勢搭在李抗美的肩膀上,拍了拍:“細嫲答應了你爸爸媽媽,會好好照顧你的。”
“來,坐,看細嫲給你帶了什么……”
她拉著李抗美在病床上坐下。
“酥角、雞蛋仔、玫瑰糖、姜糖、紅薯干……都是給你的,喜不喜歡?”
李阿細打開網兜,一樣一樣,點著紙包往外掏“伴手禮”。
紙包用關草綁著,打成十字結,一小撮一包,份量不多,攏共大半斤左右。
掏完了,她把網兜放在一旁,一份一份拆開紙包,里面不是油大,就是糖多的煎炸干零食。
這是一份極具時代特色的奢侈品,造價不菲、用心十足。
“抗美,細嫲出來得急,沒找劉師傅,自己做了一點,細嫲不知道你喜歡什么樣的,就挑了你爸爸小時候喜歡吃的零食品種做。”
李阿細不好意思提李均當年只喜歡吃她做的口味,不喜歡劉師傅做的。
女性廚師的天然弱勢在于腕力比男性差,頂尖的廚師,基本是男性。
劉師傅是他們李家曾經供奉的大師傅,一家三代隨李家從清末開始做“伴手禮”。
李氏家族品牌“明記”的雞仔餅、豬仔餅、老婆餅、酥角等等享譽聞名,省內埠外皆有店鋪。
無論是純粹的男性優勢或者從業水準,劉師傅都比李阿細的高。
李阿細指著零食,有些抱歉:“細嫲很久沒做了,手藝可能有點潮,等回家了,到時讓劉師傅專門做給你吃。你先嘗嘗看喜不喜歡?”
她親手做的衣服鞋襪和零食,被李均連續退寄了幾次,就沒有再做過。
“諾!還有一包橄欖,這是咱們老家樹上今年結的最后一茬果。”
李阿細捧著紙包里的橄欖遞到李抗美眼前,興奮的說道:“那顆橄欖樹幾年不開花了,我打算伐掉做木材的,沒想到今年卻開花了,還讓你能吃上最后一茬果。”
過了元旦,沒過春節,都算是今年,秋天開始結果的橄欖,到了1月還有,屬于“冬春橄欖賽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