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利黨,Tory,英國政黨。產生于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于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到19世紀中葉,發展成為保守黨。輝格黨,Whig,是它的對立面,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斗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于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
光榮革命,是英國一場和宗教有關的非暴力宮廷政變,發生在1688年到1689年。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絀。在廢絀國王之后,他們把王位傳于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威廉三世。因為這場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稱光榮革命。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貴族含義發生變化。真正意義上的英國貴族,一直最少,但穩定性在歐洲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穩定的貴族體制。
1707年,蘇格蘭合并于不列顛,1800年,愛爾蘭合并于不列顛。
資產階級革命后,在英國,幾乎無貴族不富。看了一下統計表,《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也就是大地產者中的中等。幾乎所有的大地產,都是靠舊的繼承制保留下來的。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農業革命開始的。貴族們發展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業。托馬斯?科克培養優質綿羊而聞名1837年被封為伯爵。
上院的權利不表現在上院而表現在下院。
拜倫曾任上院議員,雪萊出身于從男爵家庭。
英國貴族不像法國貴族那樣喜歡群聚和沙龍,而是喜歡莊園。“每個人的房舍,都是他們的城堡。”
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發家史(現英國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喬治三世提出,議會通過了《王室婚姻法》。18世紀末-19世紀初,貴族離婚率4%,平民離婚率萬分之一。所以,貴族們的婚姻生活還是相當不安定的。
真正的衰落(19世紀后期至今)
1872年,產生無記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蘭的貴族》,不久,再版,更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大地產者》。它,是1000年來第一本說明土地占有的不合理情況的專門著作。
1894年開始征收遺產稅,致使大地主們雪上加霜。資產階級進入貴族,爵位換財富,財富換爵位。
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中產階級新貴。一戰、二戰中,死傷諸多貴族,甚至有老貴族斷了血脈。這,與他們受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教育有關。
麥克米倫也曾拒絕封爵。當然,最后,他還是要了世襲伯爵的稱號。
英國貴族存在的時間,超過10個世紀,可是,直到1998年英國議會改革,世襲貴族才算壽終正寢。他們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退卻的階級”。“英國之所以在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蕩,贏得了社會的平穩發展,英國貴族的遠見、勇氣和妥協精神是不可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