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以南,昆元群山以北,平原廣闊,水草豐美,密林、長河縱橫其間,為一片上好的畜牧佳域。
清源寨便坐落于此域之內,其位于堯河河畔,有堯河明珠之稱,其轄下牧場水源充沛,草木繁盛,因而寨中牛羊成群,頗為富足。
大概是因為其牧場環境極佳,近日,亥家斥巨金在其轄內租了三分之一的牧場,用以飼養駁馬。
亥家乃是太央大陸上的著名門派,源于華羲國西南的百亥城,以商立本,經絡天下,在各國皆有商業據點。無論是從北方雪原到南方群島,還是從西方瘴林至東方大山,皆有亥家商幫行商的蹤跡。
駁本為珍獸,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頭長一角,虎牙虎爪,喘息時音如鼓鳴,食草食樹,亦喜食虎豹,其體型比普通馬匹高大兩倍;如今戰事頻發,駁馬乃是頂級的作戰佳騎,在上古典籍中,就有駁騎兵橫掃魔軍的記載。
亥家由海外蟾洲得駁馬,三母一公,北上租草場佳地以養之,即希望其能繁衍成群,售賣高價。其中那只公的乃是駁中稀奇少有的羽靈駁,所謂羽靈駁即長翼之駁,背生羽翅雙翼,體型比尋常駁馬大兩圈,為駁中之王。
亥家派來訓養駁馬的共二十余人,皆為精銳;為首的牧長伯昌曾習巫祝之術,能與鳥獸溝通,善訓異獸;駁馬雖然兇悍,但喜竹哨之聲,因此伯昌以竹哨訓之。
亥家租地長駐,駁馬馴養的倒也順利,四只駁馬都被養得膘肥體壯,幾個月后,三只母駁皆產下小駒。眾人見此情形,喜上眉梢。
新生小駁成長頗快,一月左右便能捕食鼠兔;其中一只個頭最小、額頭長著灰斑的駁駒極為頑皮好動,大家都喊它灰首。灰首的兄妹皆有普通馬駒大小,唯獨灰首大小如狗,力氣也最弱。
這日深夜,駁馬們早早便被鎖入棚盧,睡了過去,精力旺盛、瘦小單薄的灰首趁人不備,從棚盧墻角的一處缺口溜了出去。
剛剛溜出棚盧,灰首便遇見一只野兔在草叢中穿梭;除了春季交配,野兔一般喜在夜間活動,子時(23點-1點)至卯時(5點-7點)間活動尤為頻繁。
灰首追趕著野兔,潛入平日不準進入的樹林中,捉到野兔后,灰首便開始了戲耍,它將野兔放走又抓住,如此玩了幾個來回后,東方既白,清晨的陽光灑入林間,在林中印下了斑駁的樹影。
戲耍間,灰首一個不慎,將野兔放跑后撲了個空,野兔絕境逢生,直向密林深處狂奔,灰首緊追不舍,追至一大青石下時,野兔鉆入地洞,消失不見,急的灰首在洞口亂刨,就在這時只聽一聲狼嚎,五匹健碩的野狼齜牙咧嘴,低聲嘶吼將灰首包圍。
灰首見這些狼身形高大,皆大出自己一圈,嚇得連連后退,貼近大青石,不敢動彈。
這時,只聽其中一狼長嘯一聲,騰空撲來,眼看灰首即將命喪其口,卻趁機奔跑上前,一矮身從其身下鉆過;那狼撞在青石上,踉蹌起身,與其余野狼一起追擊灰首。
灰首雖然瘦小,卻迅捷靈活,一路穿過樹林,多次躲過群狼撲咬,逃至一片開闊的草地上,身體多處被尖石、藤刺刮傷。
漸漸的,灰首體力不支,四足打顫,顛簸數次,慢慢被群狼趕上。追趕中,群狼尖牙咬擊數次,皆被灰首勉強擦身躲過,卻在身上留下幾道牙痕。
突然,頭狼貼近灰首縱身一撲,將灰首壓在身下,利齒對準其咽喉一口咬下……
“砰!”
一塊飛石擊來,將那只頭狼額頭打破,頭狼疼痛難忍,連忙棄了灰首,后退數步,前爪不停的撫摸傷口,發出嚶嚶低吠。
眾狼順著飛石軌跡望去,只見高坡上,一名瘦高清秀的白衣少年手握投石索迎風而立,其身長七尺八寸(1.8米左右),劍眉鳳目,鼻直口方、英姿挺拔,豐神俊逸;只聽他冷哼一聲,又裝填了一顆石頭,甩將過來,擊打在頭狼的胸肋上,疼得頭狼慘嚎一聲,隨即狂叫不止,領著剩下的三四匹狼就要沖鋒。
這時,一名騎著棕馬的高大青年緩緩登上高坡,此人身形魁梧、氣宇軒昂、環眼濃眉、身高八尺五寸(1.96米左右);他縱馬前行,立于那白衣少年身側,抽出馬刀,滿是殺氣的雙眼死死盯住那頭狼,仿佛要將它生吞活剝。
對視片刻之后,頭狼被那凌厲的目光逼退數步,膽怯地長嚎一聲,帶著其余狼逃回樹林之中。
這白衣少年名叫寧旭,今年十六歲;那名高大的男子乃是其兄,名寧彥,年已二十;兄弟二人皆清源寨人氏,在草場放馬之際,偶遇灰首被襲,所以出手相救。
寧旭跑上前,將摔倒在地的灰首抱起道:“哥,這是什么東西?似狗非狗,似馬非馬的。”
寧彥下了馬走近,上下打量一番道:“亥家租了寨里的草場訓養駁馬,它可能是從亥家那邊跑過來的;此物形似駁馬,卻比駁馬身小,可能是駁馬下的駒兒吧。”
卻在此時,空中傳來一聲宛如鼓鳴的喘息之聲,碩大的羽靈駁從天而降,收翅俯沖而來;
“小心!”
寧彥說著,后躍數尺閃過。那羽靈駁抓起寧旭與灰首,飛旋于空,嚇得寧旭緊抱灰首大叫道:“哥哥救我!快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