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明白這點的人越來越多,葉祖洽狀元出身,不至于還看不清楚這個。
因此當蘇油抵達徐州,對這位頂頭上司與救命恩人,葉祖洽當然熱情地接待,哪怕公事之余,也親自陪同參觀。
兩人的關系倒是頗為融洽。
徐州是老工業大基地,最早是蘇軾利用利國監開創,之后又給吳居厚發展了一輪,不過這貨將鋼鐵鑄成鐵錢,又狠狠坑地方經濟一把。
蘇油當時在料理西夏,沒時間跟吳居厚糾纏,只是堅決拒絕了吳居厚上書朝廷,表示可以支援自己的建議。
待到從西夏騰出手來,蘇油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倒吳居厚。
徐州老百姓歡天喜地,吳居厚下臺的那一天,全城放炮仗表示慶祝。
因此蘇油的徐州視察非常順利,商賈礦主百姓們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從大家的評價中,可以知道葉祖洽對四路都轉運司的新政,是推行得最得力的。
當然這也和葉祖洽本身需要大量丁力擴大徐州煤鐵產能,開挖運河,修建鐵路有關系。
蘇油從朝廷求來的免除丁稅的政策,加上推行良種,采用套作,提高畝產,變相減稅,允許人口流動等一系列舉措,可算是給他解了燃眉之急。
蘇油也不吝對葉祖洽大加贊賞。
當然,關系這么融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乃是蘇油也給徐州當地帶來一項能夠帶動產業升級的大訂單——內河炮艇和小火輪。
元祐六年式內河炮艇,長度十八米,寬四點三米,高三點七米,排水量二十五噸,動力為兩臺柴油機,總功率三百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十一節,巡航航速六節,續航約三百海里。
因為吃水很淺,僅為一米,因此非常適合江河湖泊,也能在近海風浪較小的區域行駛。
整個船體為鐵梁加鋼殼焊接,甲板鋪設青岡木,前方為駕駛艙,鐵皮包裹覆蓋,后后半段為乘員艙,可以容納兩個步班,也就是三十位士兵。
因為船身實在太小,艙頂上只能設置兩門四十毫米滑膛步兵炮,一門七十毫米短管滑膛炮。
沒有防護,只在操作手前方設置了鋼板保護。
對付大城那是不用考慮,但是對付遼國簡陋的的水寨、頭下軍州木城,以及內河水師木船,卻也是犀利無匹。
徐州北面就是狹長的大湖,是由兩個湖連接在一處的——上頭的朝陽湖和下頭的微山湖。
利國監就在微山湖東南臨湖的地方,因此是內河船只最佳的研發基地。
炮艇其實就是蘇油小火輪的火力版,原來的木殼版本為單發動機,但是因為木船很輕,巡航航速也達到十節,掛載漕船之后為六節,是最佳的“漕船火車頭”。
裝上探照燈等夜航設備,能夠搭載載重十噸的六艘拖船,一天一夜跑出五百里。
這個訂單,主要是用來解決從兩淮徐州鄆州往大名運送大型的工程機械、機床、蒸汽機配件、鋼鐵廠機械等重型物資設備的。
第一期需要五艘炮艇和四艘小火輪,為此朝廷特意在微山湖利國監旁設立了專門的研發生產機構——船務局。
蘇油看著湖灘滑軌上架設的鋼架,已經有點后世長江邊上船廠的意思了,不過少了鋼氧氣瓶和乙炔電石瓶。
要得到乙炔,就要得到電石,電石生產非常簡單,就是氧化鈣和碳反應而得,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玩意兒是高吸熱反應,你得先有能夠產生兩千兩百度高溫的爐子。
這個問題在天師電爐發明后已經得到了解決,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攔路虎——氧氣的制備。
這個可就難了,如今的科技才僅僅攀爬到氨水和乙醚通過螺旋壓縮機制冷上頭,除了電解水,離制氧工藝還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