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國民最早為唐時遷入河中的九姓回鶻,具體立國時間已不可考。”
“其后五代之亂,回鶻汗國亡時,龐特勤率領十五族西奔葛邏祿,也溶入這一區域,之后他在葛邏祿即可汗位,在國書里正式將自己名稱命名為黑汗。”
“龐特勤建牙帳于楚河上游的八剌沙袞,早期汗國領土僅限于七河地區,其后與周邊諸國征戰,逐漸擴大到現在的版圖。”
“汗國建立之初,與突厥、回鶻相類似,信奉薩滿教與拜火教,也有部分摩尼教徒與佛教徒。”
“第三任大汗薩圖克為了對抗其叔叔奧爾古恰克,在自己控制的地區大力推行天方教,并憑此得到了汗國西部天方教眾的大力支持,經營起強悍的古拉姆近衛軍。”
“在更西方的天方教鄰居薩曼的援助下,薩圖克以武力從信仰薩滿教的叔父手中奪取了汗位。”
“奪位之后,薩圖克立天方教為國教,之后引進薩曼制度,大力革新,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后,實力大為增強,甚至和另一地區大國加茲尼一起,聯手滅掉了薩曼王朝,并以阿姆河為界,兩國平分了薩曼王朝原有的疆域。”
“黑汗由此達到了鼎盛,八十年前,甚至滅掉了于闐。之后不久,又與同族高昌回鶻發生戰爭,雖然因為遼國支持高昌,讓黑汗沒有得逞,但是足見其國力之強大。”
“之后汗國陷入衰落,五十年前,分裂為二,西汗為阿里后裔,以撒馬爾罕、布哈拉為都城;東汗為哈侖后裔,以八剌沙袞為政治、軍事都城,以喀什噶爾為宗教、文化中心。”
“前年,塞爾柱攻下布哈拉,西汗名存實亡,如今的黑汗,其實是指的東汗。”
“黑汗國強大的原因,就是奉行軍功爵制。與秦國相似,因此得以急速強大。也正因為此,其后也與西周末期相似,各路小汗王坐擁勢力,各自為政,相互攻伐,最終衰落分崩。”
“因為以游牧起家,故而特別注重騎兵,最擅長迂回包抄與誘敵深入戰術,在戰斗時,先依靠馬上弓箭手所射出的箭雨殺傷敵軍,再依靠近戰的重裝騎兵發起致命沖鋒,一舉將敵軍打垮。”
“而其步兵戰術相當落后,更缺乏重型攻城器械,因此攻城戰是一個致命的硬傷。”
“在薩圖克時期,黑汗除了政治,對軍制也大力改革,圖薩克從各個突厥部落征集一批精壯青年,組建了效忠自己的近衛部隊,稱為“古拉姆”。”
“這支部隊有著嚴格的規范與紀律,并通過信仰約束自己的行為,故而戰力精強,所戰皆克。”
“諸公請看,這就是敦煌壁畫上的古拉姆近衛重騎軍。”
“他們有高大強健的馬匹,有精良鎖子甲,重甲,尖頂護頸盔,并給馬匹裝備鎧甲,增加防護。”
“戰士所用的兵器,包括錘、刀、劍、圓盾,騎射技藝也非常高超。”
章惇看著拓本:“他們的馬匹很不錯,肩高齊人。”
“是的,而且這是黑汗國最強的軍力,他們人也高。”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稱為‘阿斯卡’的普通民兵,以及類似小諸侯的的‘伊克塔’騎兵。”
“因為普遍信教的關系,他們還能煽動民眾,組織出一支流民軍隊,流民軍隊也剽悍善戰,勇猛好斗。”
“但紀律渙散,缺乏約束。一旦戰場形勢出現不利便軍心動搖,嚴重時甚至會作鳥獸散;”
“在滅于闐的過程中,流民軍便是先鋒,先是在昆侖山遭遇慘敗,之后卻也是在財富的誘惑刺激下,首先攻入于闐城,并且對于闐的佛教古跡進行了瘋狂的洗劫破壞。”
“黑汗國與我朝的關系,主要是艷羨我朝的絲綢、衣物、金銀器皿和茶葉,以其國貨品**為大宗,進行貿易。”
“先,唐朝繼以公主下嫁回鶻,故回鶻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
“五代之中,亦皆因之。”
“黑汗王與我朝的國書里,多稱陛下為漢家阿舅大官家。”
“在元豐年間的國書里,則稱‘于闐國有福力量和文法黑汗王,書與東方日出處大世界田地主漢家阿舅大官家’。”
“不過元豐四年之后,我朝對西域佛教大力扶持,之后黑汗再無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