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耶律延禧真的慌亂了,連續下了幾道詔書。
加王經太師,命其立刻復出視事,全權負責東京和南院事務;
令北院宰相蕭托卜嘉全權負責上京和北院事務,親自坐鎮大理寺,從速了結蕭托輝案。
命耶律慎嘉努籌措長春軍糧,自己則同耶律大悲努一起,帶著殿前軍、宮室皮帳軍、奚軍、漢軍,趕赴金山戰場。
王經收到詔書卻沒有立即復出,而是又上了一道奏章。
第二封奏章里,王經說明了南院諸州的實際情況,聲明了這幾年國用的消耗和自己籌措的艱難,詳細論述了官員們虧空的情形,并且告訴耶律延禧,南部諸州這幾年負擔沉重,民力耗竭,于今要平息動蕩,只能允許官員們用鐵廠債券入庫抵賬,以平息債券擠兌風潮;
鑄造鐵錢兌換絹鈔,同時加大與宋朝的貿易規模,使貨幣重新具有信用價值,且使貨幣流通量與貨物流通量向匹配,以抑制絹鈔貶值物價飛騰;
同時要嚴厲打擊糧食囤積的行為,朝廷開倉放糧,務必堅持到九月秋收。
全面開放如東珠、藥材、獸皮、良馬、鋼鐵、礦砂等一應禁榷物資,許與宋朝自由貿易,緊急交換糧食。
如不答應這幾條,那即便是自己復出,也沒有任何辦法。
這道奏章的干系實在是重大,耶律延禧只得命耶律大悲努攜大軍前往金山,自己則折返上京,召集群臣議論。
應當說王經的奏章是實事求是的,尤其是關于債券長期兌付和集中兌付之間的轉換,讓朝臣們明白了蕭托輝空有干能之名,但是也就僅僅能夠搞點牧場良田。
在金融一道上,蕭托輝完全就是一個空想家,一個徹頭徹尾的棒槌!
這就是一場人禍!
耶律延禧展示了一個政治家的冷酷與鐵血。
壬寅,大理寺快速走完流程,以蕭托輝矯詔大逆,滿門抄斬。
蕭托輝是遼朝宰相轄達六世孫,臨死前所上遺表,依舊提醒耶律延禧留意朝中奸臣,點出了皇太叔、王經、蕭奉先、阿蘇四個名字。
當年耶律洪基親征之前,安排阿蘇主樞密,額特勒主前方軍事,群臣皆以為妥帖,獨蕭托輝不言。
耶律洪基當時問曰:“何不言?”
蕭托輝說道:“額特勒懦而敗事;阿蘇有才而貪,將為禍基。不得已而用,敗事猶勝禍基。”
耶律洪基也曾感慨:“托輝,雖魏征不能過也,但恨朕不能及唐太宗爾。”
然而與之前被貶為庶人那次不同,之前蕭托輝是眾人眼中的大賢,今天竟然成了人人喊打的巨奸。
要按照王經的辦法,國庫依舊還得空虛三年,好在鐵錢換絹鈔這個主意不錯,如今的絹鈔幾乎一文不值,朝廷許以一定的匯率兌換,不但能夠控制物價,平息爭議,老百姓被朝廷兇猛搜刮一輪的同時,還得對朝廷感恩戴德。
不過這些都太緩慢,真正能夠立竿見影的措施,估計還是放開貿易的口子,找宋朝老大哥救助。
……
收到遼國的國書,宋朝朝堂一片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