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規矩一上,汴京城中生產和基建立馬就變得有序而高效得多,防止了超儲和積壓,控制了浪費,極大地降低了采購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和采購效益。
當然,也肯定會滋生尋租和腐敗,不過那是以后的事情,起碼在現在,這條政策對大宋工業和經濟的發展是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的。
其四,編纂《常平敕令》。
《常平敕令》,“以常平、免役、雇役、設稅、農田水利、類著其法,總為一書。”
這其實就是《國家財政政策法規文件匯編》,這也是章惇和蔡京充分溝通之后的結果,大宋如今非常需要這樣一部書,使路級以下官員明白朝廷的意圖和舉措。
其五,把天下的戶口、人丁、場務、坑冶、房園、租額、年課之類,重新登記,使有無相通,以省察國家大計。
這是國家統計局的概念,統計范圍與以前的那些臨時性機構相比,一來更加專業全面,其次是形成常態專司。
同時再次將三司從戶部分離出來,成立三司會計司、統計司、核計司、預算司、稅務司、關稅司、條例司、國庫司、農田水利司、工礦廠務司、軍用物資司。
這已經是一個大國財政部的格局了,章惇經過這些年的潛心研究,也發現了讓大宋經濟騰飛的重要性,因此有此建議。
其六,章惇要求工部和三大軍事管理機構,也要拿出自己大改三司戶部那樣的魄力來,好好的規劃一下。
比如工部的設置現在看來,已經遠遠落后于現實發展。
如今的工部其屬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
掌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
其中工部掌經營興造之眾務,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繕葺,工匠之程式,咸經度之。
屯田掌天下屯田之政令。
虞部掌天下虞衡、山澤之事,而辨其時禁。
水部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以導達溝洫,堰決河渠。
還有一些雜事,并轄文思院、軍器所,又一度兼領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
但是這里邊很多的不科學,比如鐵路、鐵橋、浮橋,這些是不是該工部拿出標準,進行管理?
比如那么多兵工廠、化工廠、機械廠、里邊的工匠程式可比造城池復雜多了,光靠戶部要將管起來怕是管不明白。
此外土木、屯田、山澤、川瀆、河渠,其實總逃不開規劃、測量、預算、興工四個部分,那工部是不是可以單獨成立幾個部門,分作規劃司、勘探司、預算司,統一處理整個工部全部的類似任務,以避免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這些事情都是要務,沈括沈存中,你不要光埋著頭搞科研,更多的要在管理上面動動腦筋啊!
還有三大軍事管理機構,當時是蘇明潤最關心的,整個大框架也是他拿出來的,算是相當的合理,但是同樣有一個問題。
水師,海軍,你們忘了?
雖然海軍從一開始就是先帝和陛下的私軍,軍費一直由內帑劃撥,獨自為戰時沒問題,但是今后需要水陸配合的時候怎么辦?如何指揮?誰聽誰的?
因此請陛下將水師納入三大軍事管理機構下加以控制,或者至少建立起如三大軍事管理機構一樣的一套體系,用來管理幾大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