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娘驚喜地抬頭:“真的?小油你答應幫我?”
蘇油無辜的道:“我本來就沒有說不幫你啊,不過事情千頭萬緒,一時理不出一個章程來,需要好好想想。時間嘛,估計三五年內能將工藝成型,以后的探索,那就是永無止境。”
“而且這也不是僅僅關系到制瓷,還涉及很多相關的加工工藝,制造技術,涉及很多很多的產品,產業。”
“技術怎么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以研發技術,改造設備。因此我們只能一步步慢慢積累。”
“以商聚財,以財成技,以技扶產,以產營商,然后保持技術代差。湯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二十七娘對著蘇油輕輕一福,嘻嘻笑道:“小油真大丈夫也,但有所命,奴家莫敢不從。”
蘇油笑道:“那我們先把鹵牛肉吃了再說!”
鹵牛肉已經入味了,讓廚娘逆著肌肉紋理薄薄切成大片,一份就這樣吃,一份拿蒜汁芹菜碎花椒香油精鹽拌成涼拌,再添幾樣時令菜蔬,就是一頓。
大宋現在的鹵肉,其實更類似于黃燜肉,現在蘇油十三香配方搞出來,能用到的地方就多了。
這配方蘇油交給了八娘,以后的碼頭慈善事業,也由八娘來掌握。
交待完史大按照十二號配方開始鍛泥的工作,八娘和二十七娘帶著蘇油回城,兩人還要去碼頭看管善棚的搭建。
蘇油則趕去找程文應,陶泥工作取得巨大進展,雕版彩印工作就又可以改進了。
跑進書坊,還好,仨老頭還剩倆,老韓去搞顏色調配去了,程文應和老于在對著一塊現成的雕版比比劃劃地商量。
見到蘇油進來,程文應熱情招呼:“賢侄,你要的石黛已經拿來了,我讓藥房用新法制成細粉,你看看可還合用?”
蘇油打開看了一眼,很滿意,蓋上盒子說道:“姻伯,回來路上,我又想到一法。”
程文應的腦袋又有些發緊,感覺過慣了慢生活的自己,要跟上這賢侄的思路,實在有點吃力,不由的拿手按著太陽穴問道:“賢侄又有何想法?”
蘇油說道:“陶坊那邊瓷印方子已經成功了。”
程文應驚喜道:“這么快?!趕緊給我看看!”
蘇油這才想起所有試片都被二十七娘收走,尷尬道:“呃,都在二十七娘那里,沒有帶來。”
說完又擺手:“不過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到一個方法,可以加快套色畫版的制作。”
程文應奇道:“還能有何辦法,不就是慢慢雕?”
蘇油說道:“我們不是有現成的雕版嗎?將雕版刷上蜂蠟,用石膏泥填充,可以得到雕版的翻模,然后在翻模里壓上陶泥,等陶泥干燥后,去掉石膏,就能得到泥版。”
“雖然比原版粗糙,但是有個好處就是方便快速。翻出需要的單色版數,去掉每一色版上無須的那些部分,再精細地雕鏤修補,總比現雕泥板快很多。”
“等到修整完畢,送入窯中燒成瓷版,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程文應高興的直拍大腿:“照啊!這便是朝廷以錢母制幣的道理啊!”
老于早就對蘇油佩服得五體投地:“小少爺當真是神童,老朽佩服之至。”
程文應說道:“走走走,現在就去陶坊看看。”
蘇油笑道:“這個倒是不用急,你們繼續敲定細節,先用石膏翻翻看,陶泥那邊還要錘煉,也需要時間。我去紗縠行學韻學去了。”
看著蘇油小小的身影跨上街,程文應才收回目光:“恨不能再有個女兒啊……”
老于在后邊賊笑:“老爺,趕緊再納一房,其實也還來得及。”
程文應扭過頭來:“滾!等下,這石膏倒模你會不會?”
老于說道:“哎喲!光顧著高興了!老爺趕緊把小少爺叫回來吧。”
于是蘇油剛剛坐下,又被程文應抓了出來。
現在豆腐已經普及了,石膏的應用蘇油以為已經非常成熟,沒想到于工連這個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