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好奇地轉過頭,只見一道黑影快速游弋,很快就到了面前。
是一只母海豚!
相比較于小海豚一米左右的身長,母海豚接近三米長,渾身白色,好看極了。
小海豚張著嘴,似乎在說著什么,海洋中的生物發出的大部分聲音,以人類的耳朵是聽不到的,并不是它們不會發出聲音。
海洋里實際上是一個喧囂嘈雜的世界。
所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由小蝦以至鯨魚,均往來呼叫。
人們可以利用聽潛器,偷聽海下的聲音:有的像蜜蜂的營營聲,還有的像母雞叫的咯咯聲、像鳥兒的啁啾聲、格格聲;還有像爆裂一樣的噼啪聲、蛙鳴一樣的咯咯聲、蟲鳴一樣的唧唧聲、鼠叫一樣的吱吱聲;還有打鼓聲、磨物聲、豬哼聲、狗哼鼻子聲、哨子聲等等。
一些魚,似乎是蓄意要隱瞞似的,每當游過船旁,或者人們用光照射時,就立刻靜寂下來,一聲不響。
另外,讓人想不到的是,魚的聲音是有意義的。
有的表示憤怒,有的表示警報,有的表示準備戰斗。
這幾種意義的叫聲,聲調差異極大,但大多數的叫聲,振動頻率是自每秒七十五次至三百次之間。在二十六種不同的發聲魚類中,只有三種其聲調頻率提高至每秒振動一千六百次以上。在巴哈馬群島附近海域中生活的琵琶魚的吼聲,其聲調高至每秒振動六千次,十足如人類之標準尖叫聲。
鯨,更是海洋王國中最優秀的“口技”專家,它們能發出幾百種聲音,而且發出的聲音變化多端,叫人驚嘆不已,科學家在河口三角洲鯨度假地進行了現場水下錄音,結果大大出乎人的想象。他們竟然聽到了猛獸的吼聲、牛的哞哞聲、豬的呼嚕聲、馬嘶聲、鳥兒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嬰孩哭泣聲……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鯨還可以發出鉸鏈聲、鈴聲、汽船聲等。
鯨這種不停地“歌唱”行為,實際上是在自娛自樂,同時也是同伴之間的一種交流,這是它們夏季度假的一個重要內容。
鯨群進入河口時顯得十分興奮,雖然已經進行了長距離旅行,但它們似乎一點兒都不覺得累。除了用不同的歌喉不停地“交流”之外,還用自己寬大的尾葉突戲水,將身體半露出水面,姿態十分美麗,游人們爭先恐后地搶拍這個珍貴的鏡頭。鯨還可以借助各種“玩具”嬉耍游玩。
一根木頭、一片海草、一塊石頭都可以成為它們的游戲對象。它們可以頂著一條長長的海藻,一會兒潛泳,一會兒浮升,嘴里不停地發出歡快的聲音。有時它們迷上了一塊盆子大小的石頭,先是用嘴拱翻石頭玩,接著把石頭銜在嘴里躍出水面,更絕的是它們會把石頭頂在頭上像雜技演員那樣在水面上表演。
而海豚的叫聲是高頻的,藍鯨的是低頻的,而且海豚的語言系統更復雜和完善,能表達更多意義,而藍鯨的聲量比較大。
有一點時共同的,那就是它們的叫聲,人類都聽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