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張朝忠本出身書香世家,只是由于祖上于靖難之役站隊建文帝,這才衰落下來。
朱棣登基后,張家被處罰未來三代不得參加科考,沒了士紳這張皮,張家家道越發中落,到了張朝忠高祖一代,張家已完全淪為了自耕農。
但是張家一代代人都沒有忘記讀書興家的祖訓,每一代張家人都勤學苦讀,可由于實力或時運不濟之故,張家人始終沒有讀出什么名堂來。
直到張朝忠橫空出世,張家總算有了指望,因為張朝忠是個讀書種子,他五歲就能背唐詩,七歲就能作文,十一歲就能填詞作賦。
按說張朝忠身為神童,早該名揚鄉梓才對,但是張父擔心張家子弟參加科考會遭到官府或明或暗的打壓,便讓張朝忠在家當宅男,從不在外人面前展露才學。
張父打算等張朝忠十六歲加冠后便送他入考場,好一鳴驚人,可未曾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將張家毀于一旦。
“唐富貴,等著吧,總有一天我張朝忠會穿著官袍坐著官轎,光明正大地出現在你面前。還有妹妹慧娟,即使窮盡有生之年,我也一定要將你尋回來!”
這一天,很多身處底層的太監都度過了不眠之夜,他們咬著牙,倔著骨,忍著辱,通宵苦讀,就為了明天在考場上一鳴驚人,從此青云直上,成為人人敬畏的人上人。
……
天啟七年九月十三日,朱由檢下朝之后,時間才剛剛到辰時。
朱由檢難得地沒有一下朝就返回乾清宮做個宅男,而是快步來到內廷考試的考場,巡察內廷的公務員考試。
今天正是內廷公務員考試的日子,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學,參加報考的人數超過一千名,以致于整座皇城都轟動了起來。
上千人參加考試,這么大的場面,宮內肯定沒有那么大的考場供他們考試的。
而且參加考試的人都是腌臜不堪的太監,新修好的三大殿也不可能開放出來給太監們當考場,所以朱由檢干脆別開蹊徑,把皇城內寬敞的過道利用了起來。
從皇極殿通往乾清宮的過道里,此時已經搭好了大塊的幕布,畢竟天時為夏季,太陽還是很毒辣的,搭起幕布以遮陽。
至于考場中的桌椅,則從外朝的科考場地里搬來,外朝每次舉行會試都有大五千的舉子參加,自然儲備了足夠多的桌椅。
登上一座臨近考場的兩層閣樓,朱由檢居高臨下,偌大的考場一覽無余,主持考試的王承恩得知皇帝駕臨,便匆忙趕來見駕,行禮。
朱由檢抬手示意平身,問他:“朕來問問你,今天的考試有多少人參加?”
王承恩應道:“回稟陛下,本次考試應者如云,今天前來考試的人數就有1657人,參考人數大大超過我們的預期,好在皇城過道足夠寬敞,考場桌椅準備了兩千套,這才沒有亂了手腳。”
朱由檢不由驚異道:“參考人數如此之多,看來宦官的識字率很高啊,內書堂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