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帶領大明王朝力挽狂瀾,帶領華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朱由檢沒有半點后退的余地,他只能背水一戰,靜待察哈爾人的到來。
當日下午,朱由檢率領七萬大軍進入了辛鄉堡,將辛鄉堡的民眾遷移出去后,朱由檢在文武眾臣的簇擁下入住臨時行宮。
說是行宮,但實際上這此前只是一個地主老財的宅院而已,條件自然是無法和紫禁城相提并論的,但是朱由檢是來背水一戰的,自然不會對住處挑挑揀揀。
入住行宮當天,朱由檢并沒有一味的愁眉苦臉,對大臣們反復強調此次戰斗的重大意義,反倒大擺筵席,宴請群臣。
不過戰爭前夕,君臣自然是不會喝的大醉,所有人都是淺嘗即止,養精蓄銳。
次日,鹿善繼帶著十八名軍校生趕到辛鄉堡,給朱由檢和群臣帶回了林丹汗親率九萬鐵騎和兩萬漢軍旗殺奔京城的消息,估計在兩日之內,就可趕到辛鄉堡。
此外,鹿善繼還向崇禎匯報了林丹汗通過屠殺一萬俘虜的殘酷手段,已經懾服了兩萬明軍俘虜,仿效建奴成立了漢軍旗,漢軍旗以前大同總兵劉寵為首,并裝備了大明的紅夷大炮、佛朗機炮、虎蹲炮以及大量的火銃,提醒崇禎要小心漢軍旗的火器。
朱由檢非常重視鹿善繼所提供的情報,馬上召開御前戰略會議,會議上也沒有說什么戰略方向之類的事情,主要還是開一個動員會議,統一思想,鼓舞士氣。
戰略會議結束后,朱由檢身著一身戎裝,親自視察御林軍各部,在視察的過程中,讓朱由檢較為欣慰的是,雖然絕大多數將士都未上過戰場,但是經過范景文、李邦華的調教之后,將士們士氣普遍比較飽滿。
對于即將來臨的戰斗,將士們并不像孫承宗、范景文、李邦華、孫應元、黃得功等文武大臣那樣憂心忡忡,反而有不少將士求戰之心甚切,期望通過斬殺敵酋來建立功勛,封妻蔭子。
朱由檢視察中發現,雖然這些天將士們一直處于行軍途中,但是將士們的精神士氣還是比較飽滿的。
當然了,這也跟朱由檢的御駕親征因素有關,天子御駕親征,后方準備的后勤供應自然備得足足的,將士們雖然每天行軍四五十里,但一日三餐肉菜管夠,將士們的身體通過三餐的進補和行軍的消耗,身體反倒比起從前更加健碩了些。
……
六月五日中午,察哈爾主力已經盡數到達前線,距離辛鄉堡西北方向不過數里之遙。
很顯然,林丹汗也已經收到了崇禎就在辛鄉堡擺開陣勢就等著他前來迎戰的消息,察哈爾九萬鐵騎和兩萬漢軍旗,當即擺開了架勢,一場足以影響兩個民族興衰的大決戰,一觸即發。
目前駐守辛鄉堡的七萬明軍,已經全部打亂了編制,各部隊所有騎軍都已經集中起來,大概有五千騎兵,統一由曾經擔任過勇衛營統領的黃得功指揮。
其他各部,亦把炮兵、火槍兵集中在一起使用,其中炮兵三千人,火槍兵三萬,由神機營統領柳青云統一指揮。
這三萬多人的火器部隊,無疑是朱由檢敢于跟林丹汗決死一戰的最大底氣。
縱觀中國歷史上在平原地展開的大戰,無一不是由騎兵占優的一方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