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理查德。如果你能夠讓我當導演的話,我會考慮搬來的。現在我還在上大學,還有兩年多就能畢業了,這是我姨媽對我的期望。”
不過到洛杉磯的第一天,理查德安排的那些人,羅納德一個也沒有見,而是跑去和老友詹姆斯·卡梅隆和蓋爾·赫德一起聊天。
卡梅隆剛從圣莫妮卡和威尼斯堪景回來,羅杰·科爾曼的新片“殺出銀河系”找了他做特效制作設計。這個職位比之前“紐約大逃亡”的特效工程師又更進一步,不光要負責管理特效模型制作和特效化妝,還要設計片場的背景,道具等,讓他和特效模型的風格融為一體。
蓋爾·赫德則會兼任“殺出銀河系”的制作助理,和在片場現場監督每日制作的助理制片人(associateproducer)合作,上報羅杰·科爾曼每日進度。
“不知道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當上導演?”羅納德和卡梅隆舉起啤酒杯碰了一下,一飲而盡。
“你的新劇本會是誰來導演?”卡梅隆問道。
“環球想找大衛·林奇。”
“他的‘象人’是這屆奧斯卡的熱門,還會執導這種青春剝削片嗎?”蓋爾翻著羅納德送給他的小說,問道。
“這不是我考慮的問題”,羅納德聳聳肩,“我的經紀人已經向環球提了要求,他們會考慮給我一個助理制片人的頭銜,在片場學習,并且匯報每日進度給制片人。
不過制片人阿特·林森也想當導演,說不定他會親自去劇組盯著學習導演技法,和我想干的一樣。”
“大衛·林奇確實是一個好手,他的象人,特效化妝非常出色,在黑白片里顯得很逼真。不過要是用彩色底片,他的化妝還有不少破綻……”
卡梅隆又把話題引到特效上面。
“這部殺出銀河系之后呢?你下一部會去哪個劇組?”羅納德問道。
“羅杰正在考慮‘食人魚’的續集,但是食人魚原片的導演喬·丹特正在拍狼人的電影‘TheHowling’,所以也許會是另一部科幻恐怖片‘異種大海怪’。”
“也許在做一兩部電影,科爾曼先生就會給你獨立執導的機會了,就像當年的喬·丹特那樣。”羅納德安慰了一下老朋友。
他有點感慨,如果當時沒有上大學,而是繼續在新世界制片打工,現在可能也在助理導演,剪輯之類的職務上,等著科爾曼給個小成本電影的機會,如果能夠賺錢,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
“其實我不是很著急,特效制作的技術很深湛。我在幫羅杰做‘群星之戰’的時候,需要比老電影更逼真的特效合成,我還去研究了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前端投影法。”卡梅隆說道。
在黃金年代的好萊塢,經常看到的特效鏡頭是前背景合成。主角們坐在汽車或者摩托車上,用一個大的電風扇對著吹,讓他們的頭發飄起來。
背后的銀幕上放映著事先拍好的飆車鏡頭的背景畫面,兩旁的景物在快速后退。這樣用攝影機一起拍攝,觀眾就會覺得好像主角在飆車一樣。
這種方法不僅僅讓普通演員也能拍攝飆車鏡頭,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拍攝效率。主角不需要出難拍的外景,只要二組去帶著特技隊員去拍一些堪用的背景畫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