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湊合。
挖著挖著,一口淺洞出現。這時他不禁懷念起當初的崩山符,哪怕眼前這種滲透了冰石的堅硬巖土,左右也就七八枚的事,還不行大可再加十枚。
內炁在時他最不缺的就是刻畫了各種陣紋的木符、石符。
不過現在看來當時弄出的種種陣紋法陣還有不少能夠改進的地方,就是短期內沒有替代,內炁沒了后又使不上,這點確實讓他升出了加快靈文轉換的念頭。
靈文驅動的崩山咒,應該不會比之前的木符弱小,何況真弄出來了,到時候念頭一轉便可化陣為術,凝聚打出。
施展會變得更方便。
洞口,他收回神思,散去法力巨手走入里面,稍加清理后分化數塊地基,分別放了一批種子在其上。
有形態飽滿、流轉白光的靈種,也有樸實無華的普通植株種子。
沒入土中,三粒靈機灑下。
緊接著又是一罐靈液,免得在貧瘠高山上養分不夠。
隨后他將符牌拿出,一枚枚插入四周土石內,打入道法力將陣法激活。
第一次在外界布置靈文法陣,陳嶼本著積累經驗的想法,不斷嘗試,時而調試一些節點,畢竟靈文法陣和內炁陣紋最大的不同便是在靈活性上。
前者的開發潛力遠高于后者。
一點點完善,等到還是半成品的遮蔽陣法徹底落下,洞口光霧瞬息閃爍,轉而又隱去不見。
看似無變化,但從外界卻再看不到人高洞穴,風聲呼嘯,吹拂著寒霜滲透進入洞內,并未被法陣屏蔽。
繼不久前首次將這道法陣描刻成功之后,他對其再次做出了不少修改,最后考慮到這次的種植地環境,更是為其補添了幾道新的次級法陣。
改了幾天,如今看來效果確有一定提高。
“現在的法陣兼具了遮蔽和驅散兩種效果,視覺的扭曲與氣息屏蔽是關鍵,除此外更能在野獸侵入時激發針刺之感。”
后者正是從[水霧拒針陣]中改造化用而來。
陳嶼對這道復雜陣法寄予期望,取名為[風樞秘山陣]。
瞧了眼空蕩蕩中央,他將諸多心思按耐下來。理論上核心處應該還有一道次級法陣配合,能搬運乃至生成風力,以風力配合視覺扭曲發揮出更強的迷陣效果。
花了些時間,好在此處山高風冷,需要防備偷襲種子的動物不多。在地下同放了一些符牌后,他松了口氣。
陣法運轉良好,干脆一口氣將體內存余的法力全數澆灌其中,中途停歇兩次恢復,直到所有符牌蓄滿后才停下。
身上沒有帶干糧,不過腹內不餓。
趕路途中有氣血支撐,依著他的肉身強度估計兩三日不吃都不成問題。
法力同樣能補充一定的消耗。
再者上午才在王菊山湖泊外烤了兩條大青背,不得不說山上的野魚肉質著實鮮嫩味美,焦黃魚皮包裹著柔滑腹肉一同滾落喉頭的感覺實在美妙。
縱然沒有多少佐料仍算是難得佳肴。
兩條魚,剔刺去掉內臟后約三斤多魚肉,全數填了肚皮。
收拾妥當,陳嶼最后看了眼隱沒在山上的淺短洞穴,旋即大步流星,徑直下了山。
還有四條魚放在湖邊圈了起來,連帶魚竿也在王菊山,返回時才發現魚竿已經漂在水面。
釣線繃得筆直,原是一條近六斤的大魚上了鉤,卻怎么也掙脫不開,那釣線足夠堅韌,反復扯動都不見崩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