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奇特空間結構到處都是。
出入過天外、闖進過意識的陳嶼對此已經見怪不怪。
“且試一試,若能將秘寶借由奇景轉移出來,以后再碰到內景地時就能夠從容許多,不用再擔心秘寶無法帶走。”
只是手中的秘寶被煉成丹丸,吃了一粒還剩下一粒。一時半會兒再去找新的也得花費時間。
他想了想,先挑幾塊靈石放進去,結果自然無用,靈石穿透了薄薄光影,掉在浮田上。
陳嶼眼波微動。
自從四個月前奇景在多方資源的投喂下陷入瓶頸,大量能量物質淤積內部,于是他便停下了靈石靈液的供給。
如今,再一次投入靈石,卻沒能留在奇景中,這一點倒是不出意外,畢竟沒有真正凝實,陳嶼能夠接受。
不過另一方面來看,靈石雖然沒有被奇景鎖入山中,但同樣也不曾跌落到更深層的迷幻虛無中在最初時候,奇景綻放自心室、依托青朧山搭建而成。
一應物資出入都僅僅相當于遮蓋一層脆弱的虛幻掩蓋,實際石頭還是石頭,依然放在院落中,只是不再和云鶴觀同一個層面,跌入到深層。
陳嶼曾嘗試過,在離開一段距離后從奇景中取出放入的盛裝靈石靈液的桶,結果是一陣模糊,好似鏡中花水中月,全然觸摸不到。
那時候在稍遠一些的地方投放,但凡不小心就會將放入的事物遺落到不知何處去,且再難取出
這使得他之后除了定期投喂的靈石靈液外,再未存放任何事物到其中。
“看來奇景與青臺山真的快要脫鉤。”
至于下一步實體物質不行,不意味著秘寶不能,不過他得先再找到一處蘊結有秘寶原材的內景地才能嘗試驗證。
一陣小雨過后,陳嶼駕馭著浮田一路向宜寧以東的黃山山脈而去。
升仙會他并未去摻和,當地不愿離開的小門小派搭在一起,大體上與當初廣庸府的法會類似,宜寧本地的升仙會同樣有道門勢力,名氣都不大,底蘊甚至比不上久居石牙的海云觀。
陳嶼離開,未能找到錢玄鐘去向的當下,他將心思更多放在了奇景上。內景地的探索告一段落,與之相關的數項試驗有待更多驗證,如今他需要的反而是好生結合已掌握的信息,對一些往日推導出的結論進行復盤,因為可能存在錯漏。
天云悠悠,轉瞬數日。
途經邕州,他并未過多停留,只與宜寧時候一樣采買了些藥種,尋了當地的上三教與下九流打聽周遭大小事宜,可惜依然沒有錢玄鐘以及沅陽門消息,只當他們銀針落海,短時間內再是難以尋到。
于是一如既往,點了家客棧暫歇,花去一日到附近幾家道觀門派中翻閱拓印各家的書冊經卷。
間或查看有無內景地蘊養。
若是收獲足夠,或者著到手了一本頗有價值的書卷的話,古籍殘典也好、野游雜錄也罷,他都不吝留下一些諸如養氣培元丹藥、壯血去疾散方之類的報酬給予對方。
“內景兩處,秘寶為零。”
搖著頭從這個貧瘠的地方離去,陳嶼不禁懷疑自己對內景地的誕生的推測是否有誤,分明邕州人戶之數遠超西南各州府,武林與道門皆傳承已久,雖比不上錦州,但也比宜寧府勝出許多。
不料撲了空,幾家勢力并未搬遷,然而真正蘊養出內景的就一處,另一方內景還是在州城綏陽的一座高塔上發現,那是幾百年前的建筑,無門派盤踞。
“人文匯聚么亦或者人念還有其它未曾判明的地方”
陳嶼對內景地的發掘愈發深入,慢慢發現以往的很多猜測都有局限,又或者說不同的內景地所表現的特征各有差異。
并非表面上環境、氛圍、光色等方面的區分,而是更深處,關乎內景存亡規則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