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閣中的麓云閣以藏書旁門為主,代表清微道統的凈明法經卷多在凈明閣,而定真閣則藏有不少護道武學。
之后幾日,陳嶼便住在了麓云閣,樓閣六層里下兩層多是左道旁門中較為淺顯的,他也不嫌棄,一一翻閱,有新鑄元神作為依托,無論記憶還是理解都已經超出常人百倍。
一本佶屈聱牙幾千字的書本,數息便印在腦海,且記得清晰、理解亦通透。
陳嶼凝了團云床,以幻身術與玄壤空感術布置左右,就這樣沉浸在書海中去。
當
當
當
金頂上,嘹亮三聲過后,一道道人影奔躍在山間,有法冠歪斜的布衣老者,有衣衫清俊的秀美坤道,亦有成群結伴神情難掩激動的年輕道人。
真武除去四堂六殿二十八山以及十年一度的真武大比為人津津樂道外,還有一事也牽扯著山中眾多道人的心思,那便是歸屬于山內各脈之間的小比。
清微道奉持無為,凈明法體己祛念。
故而真武山小比并不頻繁,往往兩至三年才有這么一回。且動手腳的時候很少很少,多以論道為主,探討道學經義、求教修持正法。
饒是如此,山中清修苦悶,道人也是人,未曾修得正果仙神,所以小比大比便成了少有的可以引發全山門共舉的樂事。
縱然修了半輩子的老道們,也都會恰逢其時地從山頂上走下來幾個,與后輩弟子一起其樂融融共論道學。
“小比”
陳嶼一愣,覺得自己來得倒是剛巧。
從麓云閣走出后,環顧一圈后,他朝著周圍步履匆匆、滿面喜意的道人伸出手作抓取狀。
一捧肉眼難見的新鮮人念從道人們體外落下,被他揉在掌心。
術法萬物觀
又到了各脈小比,這次不知玉華師叔會不會走下金頂,屆時可得好好請教下護道之術的修習。
小比這個問題困擾了許久,道經研讀不通,關鍵在于此,師傅他們都下山歷練去了,這次正好勞煩其它各山的師長解惑一二。
好累才一年,怎么又要小比,罷了罷了,希望越山師弟不要像去年那樣一直追著我討教武學
一年了啊,不知明月峰的海靜師妹是否回山,有些日子沒見到了。
繁蕪龐雜的念想涌入腦海,好在與他的承載相比,這些許的人念宛若滴水入江河,轉瞬便消化完成。
陳嶼沉吟片刻,之后短短續續又在下山去往本次小比的擎南峰途中抓取了不少念頭,得益于此他對這場小比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
才一年就開始新的小比
一處平整鋪就的廣場上,陳嶼靜靜坐在空中,云團軟綿,于場中尤為奪目,然而周遭旁人卻看他不見。
他此時卻是想著關于這場稍顯突然的小比之事,因為從剛剛臺上那位明顯是真武山師長的念頭中,他捕捉到了一些小比召開下,隱藏的含義。
天
下將亂,道人修持道法,絕不可陌生于護道之術,這次小比將以論武作為大頭,也算是提醒各山門人。
師兄言說山下弟子眾多,話里話外不愿封山,唉,真的還能繼續等下去么
小比以論武為主真武要封山
陳嶼驚奇,往前數十次小比都未有改變,這回突然換了內容,甚至迫使一部分真武山人欲要封山,局勢已經惡劣到如此地步了
他有些懷疑,自己上山才不到五天功夫。不過之前吃住都在麓云閣,沉浸在書山書海中,對外界的變化知道不多。
不過真正讓他在意的,卻是另一縷念頭,從站在首位的老道頭頂飛出。
正陽觀不愿引頸就戮,將要發事,也不知真武何去何從,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