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機完成總裝下線后,下一步就是首飛,然后各種試飛測試,只有完成一系列測試后,解決一系列問題,方會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秦院士,這也是我們西飛第一次制造這么大的飛機,Y-20都比它小了不少,說起來真是非常不容易!”何總感慨地說道。
為了Y-30順利按時完成制造,他一直就住在集團里,連家都沒有回,整個領導層將Y-30的制造列入西飛頭等大事上,集中了西飛最優秀的工程師,終于基本上按時完成了任務。
這個過程中,碰到很多制造的難題,都是西飛這一批優秀工程師和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哈工大、北航等研發人員一起合力解決,這大大提高了西飛的技術力量。
半年時間,西飛就在300多項制造技術上完成了突破,甚至在質量管理體系方面都重新修訂了一遍。
然后就是西飛集團把臉皮給丟了,對這幫研發人員大加拉攏,結果便是最難挖的航空發動機研究人員,都被挖走了10個。
“這次來西飛,看到這兩架Y-30戰略運輸機原型機,讓我見識到西飛的飛機生產制造技術和能力,確實在國內大飛機制造方面是首屈一指的!”秦元清對著西飛集團的領導豎起了大拇指。
Y-30絕對是華夏第一次生產這么大的飛機,比起Y-8、Y-9這樣的中型戰術運輸機,Y-30戰略運輸機大太多了,如果把一架Y-9放在Y-30戰略運輸機旁邊,就好像一個小不點。就是Y-20運輸機,也比Y-30戰略運輸機小了一圈。
就算是剛剛在浦東基地正式總裝下線的國產大飛機C919,也比Y-30小了一大圈,畢竟國產大飛機C919實際總長38米,翼展35.8米,高度12米,在Y-30面前同樣是屬于弟弟級別的。
“11月10日將進行全機靜力實驗,12月30日交付試飛中心,2016年1月30日完成高速滑行抬前輪試驗,2016年2月29日進行首飛。完成首飛后,另一架進行地面強度試驗和疲勞試驗,爭取2017年~2018年進行批量生產交付部隊使用!”中航工業的領導說著Y-30的時間表。
J20B能夠那么快完成首飛、試飛測試進入批量生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里面很多技術已經在J20A上完成了驗證,發動機也在航發動力進行了幾千個小時的地面運行測試。
而Y-30可以說是全新的機型,要完成整個測試,要花費的時間可就多了。
但是這個進度,也就比Y-20快得多,Y-20從首架原型機到服役足足用了5年多時間將近6年時間。
哪怕到了目前為止,Y-20運輸機也還未批量生產服役,而是依舊處于試飛階段,在進行一系列的測試。
“何總,為了加快飛機的實驗測試,我們院里再撥付10億再生產2架,一起進行測試,爭取2018年完成所有試飛測試。我們可是指望著完成所有測試后,中航工業趕緊給我們支付一筆技術買斷費,不然的話再延長幾年,我底下的人可都要被你們給挖走了,我自己成了光桿司令了!”秦元清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