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是意義重大,再怎么評價它都不為過,再怎么重視它都不為過!
而空軍領導則是不斷地問,還能不能加快服役時間表。要知道空軍可是眼巴巴地望著Y-30服役呢,實在是我國空軍的大型運輸機太少了,只有二十來架老舊的伊爾-76運輸機,而且這些伊爾-76有不少還是二手的,無論是可靠性還是運載能力都遠遠不能和Y-30相比,只有Y-30才是真正能實現華夏空軍戰略建設的需要。
這些年空軍受了不少窩囊氣,80年代、90年代得駕著二代機做好隨時和敵人的三代機同歸于盡的準備,21世紀初終于迎來了J10這款國產三代機,可是三代機生產速度并不快,至今空軍還是有很大部分是二代半飛機,都還沒有徹底換成三代機。而這幾年就幸福多了,四代機服役,現在又即將有兩款運輸機服役,空軍是巴不得今天Y-30就直接服役。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空軍再也不想過修修補補的苦生活了,他們也想過上大空軍的好日子。
“領導,沒辦法啊,能在2018年前批量生產服役,都已經是很樂觀了,這還是秦院士他們出錢多生產2架,不然的話就是延期二三年服役都是很正常,誰也不知道試飛過程中會出現什么問題。”何總哭笑不得的說道。
實際上西飛比空軍還希望Y-30早日批量生產服役,要知道按照現在Y-30的生產成本是7億元一架,只有一年生產12架成本才能降低到6.5億元一架。而等到批量生產后,一架生產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6億元,到時候空軍總不好意思把Y-30的單價合同壓縮在12億元內吧,就按照12億元一架來算,一架的毛利潤就有6億元,一年生產12架就有72億元利潤了。
而按照評估,未來20年,空軍對于Y-30的需求將達到500架,這意味著這20年的產值將達到6000億元。
可是有些東西,是沒辦法提前的,該做的測試一項都不能少,要不然出現什么意外,損失可就大了。
秦元清笑了笑,這事他可不摻和,他只要安安穩穩拿到中航工業或者軍方支付的技術買斷費就可以了,至于交給誰生產、人家賺多少錢他并不在意。
不過他也知道,飛機制造是一個高附加值產業,比如成飛生產的J20B的成本大概是在1.2~1.5億元一架,但是空軍與成飛簽訂的合同卻是一架5億元,單價將近一億美元,意味著一架J20B的利潤就有3.8~3.5億元。
而這個訂單可是大單,空軍這個訂單就是100架J20B戰機,總合同多達500億元!
此時他倒是期待著,等Y-30戰略運輸機從西飛公司國際試飛站跑道上騰空而起的那一瞬間,或許全世界都要為之驚嘆!
當然了,現在Y-30還屬于高度機密的事,網絡上所傳的都是Y-20運輸機,沒有人會猜測到,華夏已經制造完成了2架Y-30戰略運輸機,而且即將要首飛。
就是這個下線儀式,也是只有央視進行拍攝,不會第一時間進行報道,而是會在合適的時候才會進行報道,然后就是作為今后紀錄片的材料。
Y-30作為重要的空軍戰略之一,央視從一開始就參與進來,這種也就是只有央視有這樣的待遇,早早就參與進來,因為這些都是將會形成檔案、紀錄片的,是非常珍貴的材料。
第二天一大早,晴空萬里,雖然西飛這里的天氣已經下降了不少,但是整個西飛卻是熱情洋溢,連空氣都被這份熱情和激情給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