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鎖定后的月球,就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了,就好像一個人圍繞你一圈圈看一樣,你只能看到他的正面,無法看到后背。當然,由于月球存在一種”天平動“的現象,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月球的面積可達59%。主要是由于月球的軌道其實是一個橢圓以及自轉軸與白道面有一個傾角造成的。”
專家們向大家介紹關于月球的一些知識,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大天體,人類對于月球很早的時候就產生了興趣。隨著工業時代降臨后,人類生產力大幅度提升,技術手段和工具也提高很多,對于月球的探測和了解也遠超其他任何時代。
可是就算是這樣,實際上人類對于自家鄰居,連專家都所知甚少,更不說普通人。
哪怕在有著科學土壤的華夏,普通人們也就是知道月球是地球最近的大天體,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與潮漲潮落有關,再多的就是嫦娥奔月、吳剛看鬼書之類的。
他們根本不知道,人們現在看到的永遠只有月球的一面,也就是正面,至于背面,在地球是觀測不到的。
至于什么馮·卡門環形山,鬼知道那是什么玩意。
“早在1959年,前蘇聯的‘月球三號’探測器就首次拍攝到了月球背面,并把圖像成功傳回地球,并制作了世界第一個月球儀。1965年,前蘇聯“探測器三號”在飛掠月球時,又傳回了25張更清晰的月球背面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一條長數百公里的鏈狀排列的環形山。根據這些珍貴的照片,新的月球儀包含了月球95%的表面。”
“我們都知道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的壯舉,阿姆斯特朗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名言仿佛在腦海回蕩。在此之前,1968年12月阿波羅8號首次進入月球軌道,完成環月飛行后返回地球,三位宇航員成為第一次用肉眼看到月球背面的人類。從那時起,飛往月球的宇航員都曾在月球軌道上空親眼看到過月球背面。”
“1962年,美利堅宇航局的“徘徊者”月球探測器由于計算機出現故障無法工作,最終撞擊在月球背面粉身碎骨,成了首顆在月球背面硬著陸的探測器,當然是沒有發回任何有用的資料。1966年到1967年,美利堅宇航局通過“月球軌道飛行器”項目的系列探測器獲取了大量有關月球背面的信息。”
“此次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勘察,實現月球背面探測器與地面站間的中繼衛星通信,是國際首次實現再月球背面的甚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入軌精度是國際第一流,同時也是國內首次實現同位素核電池的太空應用,也是國際上首次開展超地月距離的反射式激光測距試驗,國際首次開展月球背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分布和地-月L2點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研究!”
專家們給這次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給以極高的評價,畢竟這次嫦娥四號探測器做出的突破,有目共睹,國際上紛紛都對于嫦娥四號探測器展現出來的技術表示驚嘆和羨慕。
而在地面指揮中心,也同樣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一次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一次非常完美的軟著陸,著落姿態非常的優美,這代表著他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種喜悅和成就感,只有這幫由衷喜愛航天的人、愿意為航天事業付出一生的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