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他已經40歲了,而世界數學家大會則是要明年2022年才舉行,到時候他已經41歲了,這代表著他與菲爾茲獎完美錯過,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隨著一個個數學家進入報告廳,各個媒體已經調整好了攝像機,而在后臺,正在上演著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秦教授,還是您是上吧,這么大的學術報告會,我們都沒經歷過,我都緊張死了,現在要是上臺,估計連話都說不出來。”
“是啊,老師,任教授說得沒錯,還是您上臺做報告,而且NS方程解的存在性與光滑性,您的功勞占據80%,我們所有人才占20%,里面很多問題我們也還沒研究透徹,要是有人提問到,我們回答不出,豈不是很尷尬。”劉玄說道。
其他人紛紛點頭,一臉認同。
雖然論文上都有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知道,整個過程實際上是秦元清教導,他們學習,然后最后他們整理成論文,就是這樣論文都修改了三遍才進行投稿。
“不用擔心,上臺就是,這樣的場面,以后你們都會經歷的,緊張緊張以后就不緊張了。”秦元清淡笑道。
他已經不需要出這種風頭了,也不需要這些榮譽了,但是這些人需要,這篇論文有他們名字,不管是憑正教授,還是成為長江學者、杰青甚至是院士,都有莫大的助力。
而且這些人接下來也不會有太多享受掌聲的機會,因為他們將遠赴位于沙漠中的可控核聚變研究中心,隱姓埋名,與世隔絕參與可控核聚變研究。
這段時間,秦元清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連吃飯都是在辦公室吃飯,每天睡覺就是四五個小時,其他時間就是教學,或是在水木中講學,要么是線上講課,以及一些項目上的協調,甚至水木大學承接的課題研究,他都得親自指點。
在空間拓撲學、空間幾何學等新穎學科,今年水木的新生,甚至調劑了七十余人,而專業教學老師,正是秦元清,他每次講課時,教室都坐滿人,連教室外都站滿人。
可以說,秦元清是以一己之力推動著可控核聚變、反重力、“雙環太空站”的前進。
甚至于,秦元清還設計著一個被他乘坐“金烏”的裝置,用來磁約束來實現可控核聚變。
可控核聚變項目的官方代號,就是取名為“金烏工程”,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太陽就是金烏。可控核聚變,又被稱為人造太陽,可以說“金烏工程”最是符合貼切。
也因為“金烏工程”,秦元清才將裝置取名為“金烏裝置”,這個裝置與仿星器、卡托馬克有很大的不同,是呈現圓形,如同八卦一般,有兩個中心,從而實現磁約束以達到核聚變。
當然這個“金烏裝置”秦元清還沒有徹底設計完成,里面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完成,估計得到2022年才能完成設計進行施工。
秦元清在后臺,時刻注意著這場報告會。
這一次的報告會雖然秦元清沒有親自做報告會,但是整體還是取得順利的結果,可能是因為親自到場參會的專家就五位世界最頂級數學家,其他人都是在線上在線收看直播,哪怕有意見都是發送郵件到官方,會后再進行一條條意見的回復。
喜歡重生科技學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科技學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