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各大媒體紛紛進行專題報道,甚至一些關鍵節點更是進行了直播,將‘尋路者’探測器與華夏之前的探月探測器以及載人登月時的‘嫦娥號’飛船進行了全面對比。
從地月遷移的時間,探測器著陸的狀態等等進行對比,甚至連地月通信都進行了詳細對比。
而每次對比,都是給自信心爆棚的北美人民帶來9999點暴擊,特別是他們發現,自家的‘尋路者’探測器再怎么夸,時間比華夏要多了多是不爭的事實,而且自家的探測器信號回地球,卡頓現象非常的嚴重。
但是,‘尋路者’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并且開始執行探測任務,這絕對是一次成功,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全球不會超出一巴掌之數。
自從幾年前‘重返月球計劃’失敗,‘土星五號’化作一團火團,如同無比燦爛的煙花,而‘嫦娥號’飛船成功實現載人登月,那么哪怕嘴再硬的人,也不得不承認,CNSA在航天領域暫時是領先于NASA的。
秦元清也不斷地注意著NASA的‘尋路者’探測器,他輕易就調集到華夏的通信衛星、探測器一路對‘尋路者’探測器的檢測數據,秦元清發現NASA關于地月遷移這事上是非常保守的,基本上沿著以往他們向月球發射探測器以及傳說中的阿波羅記錄的地月軌道進行遷移,根本沒有進行優化選擇新的路線。
此次NASA的飽受,不僅僅體現于地月軌道的遷移上,還體現在探測器登陸月球表面上面,探測器足足繞著月球做了七圈運動之后,然后開始進行登陸月球表面。
不過秦元清還是敏銳的發現,NASA的那些技術專家們,確實是青黃不接了,這個著月點飄得有些遠了,估計比NASA一開始計算的登月點距離超過了十公里!
著月點,這是非常考驗航天技術人員的能力的,也非常考驗工程師的操作控制能力的。
華夏的‘嫦娥號’系列探測器和‘嫦娥號’飛船能夠實現完美的著陸,就是因為秦元清的計算非常的精確,這種計算成果的精確甚至是到了小數點后十位。而工程師們在地球控制都按照流程,保持著非常高的操作,這種操作甚至考慮到了地月信息傳遞的延遲時間。
別以為著月點偏移十公里不算什么,可是要知道,NASA的這個‘尋路者’探測器的一個使命,可是有小型生命艙,為后面的載人登月進行準備,有小型生命艙,后面的載人登月,航天員才能多在月球表面一會兒,不然的話,航天員依靠著氧氣、防射服,始終是無法在月球表面多長時間。
比如阿波羅17號,航天員分成三次登月,也就是坐著登月艙登月之后,在氧氣和其他生活物資耗盡之前再返回月球軌道進行補給,前前后后三次,總的月球停留時間就74小時59分鐘40秒,至于月表行走時間更是只有22小時3分鐘57秒。
這些記錄,都是遠遠不如‘嫦娥號’飛船。
根據秦元清的估計,哪怕美利堅載人登月成功了,那么估計十有八九是用不上現在送去月球的生命系統了。
“看來,哪怕今年美利堅真的進行‘載人登月’,估計頂多又是一次傳說中的阿波羅號,估計是無法做出什么新的突破了。”秦元清心中預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