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次的‘尋路者’探測器,再結合BFR火箭,秦元清已經差不多能夠計算出接下來美利堅的載人登月情況了。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美利堅估計也不會去部署地月之間的中繼星,至于量子通信衛星,美利堅的量子通信技術還算是非常一般的。這樣的情況下,要構建地月通信系統,難度是非常大的,這一點從‘尋路者’探測器的信號傳回地球指揮中心就可以看出來的,延遲時間是非常明顯的,很像十幾年前華夏的通信情況。
更不用說,準確無誤的著陸,以及提前部署更多的月球車了。
半個世紀以前,NASA是否登上月球,秦元清不敢絕對地說沒有,因為那時候,美利堅也是屬于科技大爆炸時代,誕生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擁有了一批經驗豐富又有創造性的工程師,美利堅又投入了大量資金,整個阿波羅計劃耗資255億美元,而那時候美利堅一年的GDP也還不到1萬億美元,相當于占比超過了GDP的2%。那時候美利堅一艘最先進航母也就是40億美元,一個阿波羅計劃相當于可以建造6艘多當時最先進的航母。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考慮,美利堅是有可能在那時候實現載人登月的。
當然,NASA載人登月也有可能是好萊塢特效,因為這里面充滿了太多的疑團了,這些疑團NASA都有給出了解釋,但是始終無法信服人。
所以很多人認為,那一切經典只不過是在好萊塢的攝像棚進行特效拍攝,而那些航天員只不過是一位位影帝,而不是真正的航天員。
元宵節過后,春節年味就過了差不多,人們也漸漸地從休假狀態進入工作狀態,而不是像之前一個禮拜進行摸魚,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總是想著過年。
也是這時候,上級終于正式批準了秦元清辭去‘金烏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紅頭文件進行了公示。
只是讓人很奇怪的是,紅頭文件中根本就沒有,任命誰擔任‘金烏工程’指揮部總指揮。
而秦元清已經得到了消息,‘金烏工程’指揮部沒有繼續維持,而是解散了,各個副總指揮都有新的任命,有的進入部委承擔更重要的責任,有的是去地方,成為封疆大吏。
而原本的研發人員,也基本上完成了安置。
這就是有強大組織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一份文件就有強大的權威,讓各個單位和人不管愿不愿意都會去執行。
秦元清也可以從‘金烏工程’上轉移開,有著水仙核電站改造工程的順利開局,接下來無非就是積攢經驗,培養更多的核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等到積累足夠了,那么不用多少年,聚變核電站就可以真正地滿足華夏的需求。
甚至于,四周邊境省份都可以建立一座聚變核電站,不但可以滿足本省電能所需,也可以向境外進行供電。
電,看似便宜,實際上是非常貴的能源。一度電賣電也許只需要三四毛錢,可是經不住量大,一千億度電就是三四百億元,而且還是賣方市場,而不是買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