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還特意找他堂哥聊了聊關于族學他的一些建議。比如考慮立一些獎學金之類的,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又比如仔細觀察孩子們,等到了一定年級給他們分班,適合走科舉的就走科舉,不適合的,可以考慮教他們一些生存的技能。還有就是如果有附近村或其他地方的孩子要來入學,他建議擇優錄取一些外地孩子,這樣會族里的孩子多些壓力和競爭力,孩子們才會更上進。
一個家族想要真的發展起來,靠一個人是絕對撐不起來的。李俊杰希望大堂哥能重視族學的發展。做好了,李家家族真起來了,他也是有功之人。
李俊杰的忽悠讓李俊生突然有種大干一番事業的沖動,也讓李俊生意識到自己和李俊杰的差距有多大。不單單是學識上的差距,而是他們的思考東西的程度不在一個層面上。
就像自己當初還為家里自己一個人有資格讀書沾沾自喜,可堂弟當初自己學了后愿意去教家里的其他孩子,堂弟是真的希望家里多謝人讀書識字。
李俊杰離開李家村返京之前,在他狀元身份的感染下,加上李家村是有名的富裕村,還真有不少人來面試族學夫子的。最終李俊杰考察過后選了三個才學不錯,思維也沒那么死板的秀才,共同承擔李家族學的教學任務。
為了鼓勵他們拿出熱情來施教,李俊杰答應日后他們如果還想在科舉之路上更進一步,學問上有困惑的,隨時可以給自己寫信交流。這對于三個夫子的吸引可謂巨大。全國的狀元才學絕對沒有問題,能得他的指導,自己定會受益頗多。
很快回京城的日子到了。因為入職前要提前一天去翰林院報道。為了保證入職不遲到,李俊杰提前了一天,并打算壓縮成三天的路程,路上順利的話,自己能在入職兩天前到京,這樣還有點時間休息準備。
回來的時候是全家人一起回的,但是這次返京因為李俊杰要壓縮行程,怕老人孩子吃不消,所以李俊杰獨自一人帶著隨從上路。李林勝夫妻和李俊明夫妻加孩子們稍后再一起回京。
之所以李俊杰爹娘還要回京,倒不是因為他們喜歡住京城,而是今年六月份,比李俊杰小一歲的葛茹卉就滿18。他們的成親就要提上日程。李俊杰爹娘得去京城跟葛家商量成親的日子。
回來的時候被人夾道相迎,走的時候李俊杰提前了一天,嫌麻煩,他沒告訴別人他具體的回京時間,因此沒幾個人知道他要提前回京。
一路非常順暢,第三天傍晚,主仆幾人回到了李府。
一夜好眠休息,第二天李俊杰去了冷家。他想知道冷世安和蘇志嚴是否留京,會入職什么部門。
冷世安正好在家。李俊杰很快知道了他們兩人都會留京。冷世安被冷松林找了人送進了禮部,禮部主事一名,正六品。因為冷世安是二甲第一,所以他符合這個官位的要求。
至于蘇志嚴,居然通過考核后也進了翰林院,成了一名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看來蘇家老爺子門路還可以嘛。要知道翰林院自古以來就一直流傳一種說法“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得入內閣”。這等于是把翰林院跟進士、內閣放在同一條線上。從這個就可以看出翰林院不是想進就能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