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入職前一天,李俊杰去了翰林院辦理入職手續。
這時李俊杰才知道官服不是皇帝發的,是要自己買的。至于買多少套,由自己決定。家里有錢的就多買幾套換洗,家里沒錢的,呵呵,就只能少買了。
李俊杰不差錢,就各種場合的官服都來了各三套。賣官服的官員看他買的多,知道有錢的主,就跟他多聊了幾句。李俊杰這才知道這些官服的價格其實很接近成本,他們賺的也不多。
聽那人話語的意思是一開始,戶部確實打過賺官服錢的主義,可所有官員都要買官服,涉及到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員,就不是他一個部門說了算。戶部想賣高價,別的部門自然不同意,最終大家相互博弈的結果就是官服的價格比成本價高一點點,大家都能接受的一個價位。
官服買好了,也知道領取俸祿的地方在哪里,就等第二天正式入職了。
大明的官員上班時間是辰時初到申時末,也就是相當于后世的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辰時一刻算遲到,遲到會有扣俸祿的懲罰,一個月超過三次遲到,這個月的俸祿扣完不說,還會得給上官留下很差的印象,升職會有影響。跟后世大公司上班一樣的道理。
第二天李俊杰準時去了翰林院,遇到了他這一屆同樣入職的榜眼毛毅和探花范錫林,以及蘇志嚴。李俊杰自然和蘇志嚴站一起。負責給幾人做入職介紹的是一個正七品的編修張正。
在張正的帶領下,幾人從最高領導,按官職順序,一一拜訪了同一部門的大小領導。中間還發生過小插曲,兩位同樣從五品的侍讀學士為了張正先帶李俊杰幾人過來拜訪的先后順序吵了起來。
理論上這兩位是同一品級,不存在先后順序。可問題出在翰林院老大翰林學士明學海,已經年近七旬,六十五歲了,看他身體也越來越不好,而且老大透露出他這兩年打算退休的想法。
明大人退休后誰接位就成了大家爭奪的對象。這兩個品級一樣從五品侍讀學士,理論上如果皇帝要從翰林院提人接替明大人的話,就屬他們兩個最有希望了。
于是這兩人最近都的非常兇。就像今天張正帶他們這些新人拜訪上官,就因為其中一人的辦公室近,張正先帶他們去了那人那里,結果另一人不干了,覺得自己被怠慢了。于是找另一人大吵了起來。然后平時討好這兩人的其他官員也分隊加入。
李俊杰有些無語,這根菜市場大媽也沒什么區別吧。入職第一天就這么熱鬧。鬧的動靜有些大了,一向做和事佬的那位明大人才站出來停止了兩對人馬的爭吵。
翰林院說白了就相當于皇帝的秘書處,直接歸皇帝管理,屬于直接對皇上負責。平時雖然都是干些抄抄寫寫的活,或者皇帝空的時候去給皇帝講講名著,討論討論四書五經之類的。別看官職不高,但是面圣的機會比任何部門都多。
而且庶吉士都有朝中老臣負責領路教學,即便是在最后的考試中通不過,也能到地方混個不錯的官職。
朝中大臣、封藩王爺等人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都一直盯著翰林院,基本是不管你出身如何,都是被爭相拉攏的對象。最關鍵的是庶吉士經過三年的培訓畢業后,有很大幾率被選中為皇帝或者太子授課,這時候不管你品級如何,都會高人一等,之后的道路也會變得的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