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話一出口,當即感覺不妙,而后見到包拯那明顯暗了一個度的臉色,內心更是膽顫心驚。
“謝大宋陛下恩典!”段正嚴當即拜謝。
原本段正淳給他的期望目標就是大宋一個侯爺罷了,他們有自知之明,明白大宋堅決不會將賜予土地放到明面上來的,不過有封地的話和國中之國也差不了多少了。
而今大宋陛下居然直接開口封王,這可是難得的意外之喜,為了防止趙佶改口,段正嚴當即應承下來,將封王之事變成榜上釘釘。
宋人在意一諾千金,而大宋官家更是有金口玉言之說,一旦將坐實賞賜,食邑千戶,那南詔的百姓可就都有了大宋的戶籍,他們從此即是南詔遺族亦是宋人。
包拯此時心中直罵這趙佶簡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甚至連阿斗都不如,封王爵?這他娘的是正常人能干出來的事兒?原以為這趙佶如今與他配合默契是改過自新了,沒想到他居然緊跟著就來個釜底抽薪,徹底摧毀了他在包拯心中剛剛有點人樣的苗頭。
但是畢竟趙佶是這大宋的官家,既然官家應承了封王的事宜,那么百官自然就需要將事情辦得漂亮。
“不知綠衣王如今何在?”李綱對著段正嚴問道。
“倭人肆掠真定府,屠了南詔遺族一個村落,綠衣王去倭國報復去了。”彭磊躬身行禮,旋即開口解釋道。
“你是?”包拯看向彭磊,略微皺眉。
“真定文院學教彭磊,見過包大人!”彭磊表明身份旋即掏出蘇軾賜下的令牌。
“是老令公東西!”高俅一把搶過彭磊手中的玉牌,旋即眼角微微有些濕潤,多年未見老令公,也不知他的身體如今怎么樣了?可還硬朗?
回想當年,他高俅還是東坡先生身邊的小史,做些起草書寫信件、公文之類的活兒。元祐八年,東坡先生從翰林院學士出任中山府知府,便將高俅推薦給曾鞏的弟弟曾布,然而曾布卻以史令已多這樣的言語推辭了東坡先生的第一次舉薦,幸得東坡先生不棄又將高俅舉薦給他要好的朋友、當時的駙馬都尉王晉卿。
而在那之后,高俅便在王晉卿的駙馬府一待就是整整七年。若不是那次王晉卿在等候上朝時碰巧與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趙佶相遇。又碰巧當時的端王趙佶忘了帶修須刀,于是向駙馬王晉卿臨時借用了一個修理鬢角,過后覺得這刀的樣式非常新穎可愛,與之言討一把。
若是沒有這些碰巧,他高俅也不會在晚上被王晉卿派去端王府去送修須刀,碰巧看見端王在院中蹴鞠,機緣巧合之下,一展足技將趙佶折服,從此乘龍直上,官運亨通。
“宋人!真定文院的文師?沒有在軒轅殿注冊過么?”包拯微微皺眉,以他的境界自然能看出彭磊年紀不大卻已經是闡釋境后期歧義境的文師。
“沒,沒有!”彭磊搖了搖頭。
“來軒轅殿殿祝司,我給你個殿祝司長當當,絕對比你待在文院的用處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大的多!”包拯當即開口拉攏人才,大宋如今官職不缺,但一塵不染的人才倒是少有,也只能從各個文院去挖人了。
“謝過包大人,不過不用了,小子在真定文院做的挺好,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彭磊趕忙搖頭拒絕,比起當官來說,他更愿意去做個老師,官場上勾心斗角小心思太多了,他可玩不轉!
至于彭磊身邊的楊志則是一臉期盼的看向包拯,他愿意入朝為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