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開口便能直指事物本質的人會是愚人?
舒白不這樣認為,安然和老先生也是,阿父更是。
成年后的阿難提出要去金紋山白靈寺求佛。
阿父勸阻,阿難不改其口,安然勸導阿父,阿父執拗不過無奈之下只好同意。
臨別之際,阿父問阿難,山在何處?廟在何處?
阿難答:在難心里。
阿父又問:心路坦否?
阿難不語,良久道:陡峭泥濘,寸步難行。
阿父不言,安然上前叮囑道:兄長此去不知何年歸家,小妹愿代兄長盡父母之孝,以報養育之恩。兄長心懷大智慧,勿要過于牽掛家長里短,心路坦蕩前路自寬。
阿難一拜:阿難慚愧。
阿難謝絕金銀帶上一壺水三個餅,隨手在路邊撿起一根枯枝便上了路,只因他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途經一條河,阿難見船夫唉聲嘆氣,遂問緣由。
船夫曰:老夫一家以河為生,前日有一公子渡河,隨口言道,此河自天上來,凡人一趟應付千金,遂以隨身刀具在船頭刻下四字。
阿難看向船頭,果真刻有四字。
千金難渡。
阿難身上沒有千金,轉頭看向船夫。
船夫又曰:那公子渡河后果真以重金相付,并許諾,他日若有人能在這天河之上架起橋梁,將奉萬萬金銀以做酬謝。
船夫說到此處不忍長嘆,阿難不解,遂問道:那這與你在此長吁短嘆又有何干系?
船夫答:說來也不怕公子笑話,此河雖說只有十丈,但也不是老漢一力便可渡得。
船夫言語中慢慢帶上了一絲情緒。
往日我與我那兒郎齊心協力往來送客尚有一口溫飽,自從那日他得了千金就整日在河對岸想著如何搭橋,不來幫忙撐船,也不走動,守著千金,嘴里念叨個不停。
來往客商,見我一小老兒,和那船頭千金,不知是著了什么魔,萬萬不敢搭船。這一來二去便沒了營收,如今腹里空空,不知能否活到明日,怎地不愁。
船夫頗有些埋怨的說道,阿難從懷中取出一塊餅,說道:我用這塊餅抵千金,與你一同撐船渡河,可否?
船夫連連道謝,接過餅就著河水直接給咽肚里去。
阿難登船渡河,臨近岸邊時船夫卻突然改了主意,說道:你這一走我又是個死路,不如留下與我一道營生可好?
阿難見狀也不惱:若無心事未了,做個擺渡人也好。
阿難建議船夫劃去船頭千金,換個營生之法,好好過活,船夫以老弱無力,不愿放棄祖輩傳下的‘道理’,死活不肯同意。
阿難無奈只好換個法子,由他勸說船夫兒子放棄搭橋的念想。
船夫在扣下一塊餅后欣然應允,等到阿難上岸轉頭就囫圇吞入了腹中。
按照船夫指示的方向,阿難一路來到了小溪前。
水聲嘩嘩,一名男子正抱著金子坐在石頭上,一邊拉扯頭發一邊念念有詞,看著很是苦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