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正常交往,時不時地有交集的那種,需要絕對的真誠。
前生被人騙了,也許只是破財,因為那是一個科技文明時代,那是一個法治社會,但現在呢?
前世的穿越小說、玄幻小說,描寫的異世,都是叢林法則。
因為那些小說榮泰前世看了很多,雖然他沒有真正地去思考到了下一世的“如果”,但思維中,自然而然地,習慣了這種弱肉強食的世界,也潛意識地,在心中產生了自己的擇友標準:真、誠、信、義!
他并不要求別人這樣,他只要求他身邊的人這樣,就象前世在華夏軍隊里的時候,對戰友的定義:面對死亡,可以放心地把后背交給對方的人,叫作戰友。
進入這個武修世界后,榮泰一點都沒有好奇,原因除了富原平大師兄與師尊貢晁逸早已把宇宙的神奇告訴了他以外,也與前世的文學作品不無關系。畢竟,師尊與大師兄的資料里,根本沒有象小說那樣那么細致又精彩的描述。
榮泰知道,鐵冬對他的感覺,并不僅僅是朋友、兄弟,但朋友、兄弟尚且如此,家人就更應該如此。
當然,榮泰也想明白了,偶而在特定的時間段里,對特定事物的不信,也是非常正常的,但連榮泰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前世很少有朋友,因為前世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對修真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嘗試上,很少與人交流生活經驗,所以,他的生活經驗都是理論上的、來自于小說的思路。
他不是不知道,小說中人物的各種性格及行為,都是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的人性集中在一起,通過作者的思想集中、升華而形成的。
修真追求完美,所以,明明知道前世小說上的那種描寫那種人物,只因停留在理論上的,但榮泰還是把他們搬到了現實中,他們希望理實中,他身邊的人,也象小說上描寫的那樣,成為真正的朋友與兄弟。
因為,他知道,只要進入弱肉強食的空間,他的生死,就有可能在他的一念之間,他的生死,可能因為交友不慎而斷送。
這僅僅是因為榮泰看過理論書籍后自然形成的思路,但因為沒有真正碰到有關于這個方面的事,榮泰就沒有好好去考慮,其實,這個問題,就是一個重要的歷練課題。
榮泰之所以感覺到鐵冬不相信自己所說的內容,就直接把對她的稱呼從“降雪”變成了“冬姐”,那是他在前世書海中,潛意識形成的一種交友、擇偶標準所造成的,說句對鐵冬同情的話:鐵冬成了榮泰的第一個感情歷練的磨刀石。
并不是他固執,他的前生的書上看到過太多的感情糾葛,當時他就不理解,人的一生,幾乎大多時間都花費在這個方面,值嗎?
自從入道以后,他
(本章未完,請翻頁)
認準了一點,那就是自然。這樣,可以不必承擔感情的煩惱,一門心思地用在修煉上。
感情這種東西,是絕對不能強求的,就算有心也沒用,感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他這樣選擇了——選擇自然,他相信,感情沒有必要糾結,只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就象榮泰改變對鐵冬的稱呼,并不是他有意而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言語懷疑后,隨口而出。
“不管你相信還是不信,我把我前生記憶中的東西,全告訴你……”真誠的盯著鐵冬,榮泰道:“前生,我出生在一個科學文明世界,那兒的人,不會修武修仙……我爸爸硬是在被科學否認的那些理論中,找出了一條修真之路。”
“在紅塵歷練中,我認識了三個女孩……她們在我進入虛空修行的時候,以為我已經死了,所以……她們就……殉情了——那是為我……”說到這里,榮泰的眼中冒出了淚花。
調整了一下情緒,榮泰繼續道:“我爸爸他……為了尋求天道、也為了讓我尋到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被大師兄帶走了……所以,我這一生的任務,就是來尋找爸爸和她們……冬姐,我沒有時間去猜測你的心思,更沒有精力去這么做,因為,你也知道,被雜念所困,道心就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