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糧食已收九百七十三萬石,其中租粟有二百九十六萬石,布匹三百八十九萬端!”
因李崇的提醒,李世民回宮后,就迫不及待地宣見了杜如晦,想要了解朝廷府庫收入。
左仆射杜如晦也就匯報了起來。
歷史上作為內政名相的他對于對于府庫錢糧的相關數字早已爛熟于心。
李世民倒是驚訝于杜如晦會把這些數據記得這么清楚,而不用立即去查閱統計,也就說道:“愛卿莫非早已猜到朕要問這個?”
“臣知道陛下早晚都是要問的,兵事、賑災、興修相應工程,皆離不開糧食,眼下府庫又空虛已久,陛下不可能不問府庫進項,臣身為宰執,也不能不知。”
杜如晦笑著回道。
李世民不由得摸了摸嘴角微翹的胡須,然后拍了一下膝蓋:“很好!朕恨未能早用愛卿為仆射!”
“陛下,李崇去年所獻之曲轅犁和土豆作物,已使糧食比去年增加一倍有余,各州皆上奏申請擴建官倉,由此可見,大唐國力正蒸蒸日上也!”
杜如晦接下來笑著說道。
“抄家所獲多少?”
李世民這時候突然問道。
杜如晦尷尬地笑了笑,沒有立即回答。
李世民則追問起來:“怎么不回答。”
杜如晦則才說道:“非臣不愿意回答,而是臣擔心臣說了后,陛下會喜歡上抄家,而從此不愿意大刀闊斧地改革,只以抄家之法來充裕府庫。”
“你不這樣說還好,你越是這樣說,朕越是想知道,快說!”
李世民命道。
“是!”
“自抄沒竇氏一族、蕭氏一族、蓋氏一族、封氏一族、王氏一族后,已得黃金二十九萬六千七百余兩,白銀一百三十余萬兩,糧一千九百余萬石,布六百三十九萬匹。”
杜如晦回道。
“怎么這么多?!”
李世民激動地站起身來。
他沒想到抄家所得竟已比自己府庫一年的收入還多。
關鍵還是在今年的大唐國庫收入暴漲的情況下。
李世民突然覺得自己這暴君當的挺值的。
雖然得罪了不少世家大族。
在這些世家大族嘴里,風評肯定已經非常糟糕。
但他不得不承認,這抄家所獲是真的很香。
“世家大族皆是累世貴族,富可敵國也屬正常,何況,天下之財,就算是流向突厥的,也最終會通過買賣流入他們的私庫!這還是底下抄家的官兵獻上來的一部分,沒獻上來的有多少,臣就不知道了。”
杜如晦回道。
李世民則苦笑起來:“大唐建國后,費盡心思,搞均田制,分民于田,朕即位以后也不敢亂用民力,甚至連突厥入侵,都沒敢大舉興兵,就是為了能使國家富足,如今看來,這么辛苦,還真是不如抄家所得。”
杜如晦見此不得不道:“陛下,臣就擔心您會這樣想,這抄家雖來得快,但到底不合國家之道,畢竟朝廷不是綠林好漢,直接殺富濟貧是不可取的,朝廷取利于天下是為天下長治久安,而不是弄得富者不安,貧者無進取之心。”
李世民回道:“朕豈不知這些道理,還需要你教!”
接著,李世民又指了一下杜如晦道:“你說得對,我大唐國力正在蒸蒸日上,這里面有李崇的功勞,也有你們的功勞,他喆利或許都想不到朕的大唐國力會恢復的這么快!”
說著,李世民就雙手叉腰,意氣風發地看著殿外云翳道:“朕決定,雙管齊下,在繼續整軍備戰的同時,趁現在府庫儲糧充裕,當大力興辦學校,讓中書省下詔敕于各州縣,設縣學、州學!
而京師除國子監外,增設太學、四門學、墨學、律學、書學、算學,弘文館向貴族子弟開放,設崇文館為宗室子弟就讀之處!
另外,著各道巡按御史兼理學政,督促各州縣官在各坊各里設小學,作幼童啟蒙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