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李崇的影響,歷史上本只是設六學的李世民增設了墨學。
故而,六學變成了七學。
杜如晦對此倒是沒有異議。
“陛下圣明!《管子·權修第三》中有言:‘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將國帑用于培養天下才俊,實為利天下長久之計!與定邊安國一樣重要。”
杜如晦因此言道。
“若非大唐國力恢復到如此地步,倒也不可能這么快就大興教育,速速去辦吧,既然是利國利民之計,耽誤不得!”
“遵旨!”
……
“賣報!賣報!”
“最新的一期!今日首版詩是《曲池荷》。”
“新聞是:天子下詔,京師設七學二館,著令我大唐讀書人皆可按照自己志趣門第報考,將來好效命朝廷或造福鄉梓!”
光華書鋪門前。
新入職的博士盧照鄰正揮舞著手里的《光華報》在吆喝著,且把最新的詩歌和新聞喊了出來,以吸引路人的注意。
如今《光華報》早已名滿長安。
甚至已流傳到洛陽一帶。
不少來自洛陽的達官貴族會派自家部曲常駐長安,一有新報就立即快馬加鞭送回去,乃至于一路上換馬不換人,只為了能看到最新的《光華報》
所以,盧照鄰這么一喊,就有無數大唐民眾涌了過來,舉著錢喊了起來。
“給我一份!”
“給我三份!”
“給我十份!”
盧照鄰這邊也開始喝道:“排隊!排隊!排隊!還請諸位排隊!不排好隊,今日不售!”
于是,這些大唐民眾只得排好隊。
而接下來,直到這些人排好隊后,盧照鄰才開始給這些出售《光明報》。
“怎么又漲價了?”
“對呀,怎么又漲價了?”
不過,開售后沒多久,有許多民眾就因為報紙漲價而不滿。
盧照鄰不得不解釋道:“《三都賦》一出,洛陽紙貴;如今《光明報》一出,自然長安紙貴;有何奇怪的!”
沒多久。
最新印刷的《光明報》就被銷售一空。
盧照鄰滿臉期待地看著這些人離開,嘴角微微一揚。
因為這期《光明報》所選首版詩是他的作品。
他也沒想到他有一天會靠著這《光明報》傳揚自己的詩作。
這讓他很是期待,整個長安城知道他的詩作后,會作何評議,會不會因此成為長安城中一些大才子的座上賓。
當然,盧照鄰更期待的是,他是否能成為蘭陵笑笑生的座上賓。
“買虧了,這期詩作不是蘭陵笑笑生的作品!但這個叫盧照鄰的寫的也不錯,是個人物!”
“我大唐如今真是才俊輩出啊!這個盧照鄰也可以立足于詩壇了!”
“我還是更喜歡上官儀的。”
……
李崇看著這些大唐士子邊走邊對手中的《光明報》品頭論足,頗感欣喜。
他不得不承認大唐已因為自己在文化上更加的欣欣向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