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并不隨意的把后世的詩歌抄過來,通過《光明報》傳揚出去。
因為李崇一直是打算把《光明報》作為代替世家大族傳播優秀作品的平臺,以幫助天下庶族寒門士子揚名。
所以,如果不是這期沒什么可選的詩歌,他是不會抄后世的詩歌來充數的。
只要這一時期有人真的投來好的詩作,他會優先用上這個時期的人的作品。
褚遂良等很欣賞他這一點,認為自己這學生的確是高風亮節。
而因此,自從他的《光明報》一出,就徹底加快了文化的傳播速度,使得一些優秀詩歌文章更加多的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
效率遠遠大于靠昔日一些世家大族來傳播。
也使得像馬周、盧照鄰、上官儀這些后起之秀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文化似乎開始靠著《光明報》在傳承。
李崇很愿意看著這樣一個比歷史上更加快步進入文化極盛時代的大唐。
更讓他欣喜的是。
李世民居然比原歷史要早十年的時間開始大興教育。
甚至比歷史上的中央官學“六學二館”多了一學。
開始也將墨學作為官學之一。
都說大唐開放。
開放在何處。
其中一方面,就是教育開放。
對各類學問都很重視,而不只是獨尊儒術。
而如今大唐還多了一門墨學官學。
這讓李崇不得不承認,自己所在的大唐要比歷史上的大唐更加開放。
他相信這樣一來,等百年過后,大唐進入盛唐時期,文化上會比歷史上的盛唐更加燦爛!
不僅僅是詩歌造極于中華歷朝歷代,或許在自然科學上也會大踏步前進。
“真好!”
李崇因此不禁會心一笑。
當然,李崇知道,李世民能提前十年大興教育,也證明大唐的國力比歷史上要恢復的快得多。
畢竟搞教育是很花錢的。
沒點國力積蓄,是真搞不起。
可能跟李世民抄家比較多有關,也可能是曲轅犁和土豆的緣故。
“軍事上應該也會更加輝煌吧。”
李崇因此暗想道。
……
“崇兒,你記得傳達給軍械監的人,神臂弓加造一萬把!陌刀加造五萬把!不用擔心鐵礦不足,陛下已下旨著兵部再擴裝府兵,錢糧不夠記得直接去找兵部要!現在朝廷已不缺錢糧。”
李靖這一天突然來找到李崇說道。
李崇聽后興奮地笑了起來:“好勒!”
接著,李崇就問道:“要打仗了?”
李靖點首:“沒錯!因你的緣故,陛下和政事堂的諸公都沒想到我大唐國力恢復的這么快,甚至府庫還比渭水之盟前,要充裕許多,或許突厥那邊也不會料到大唐國力恢復這么快,所以,陛下已決定先平與突厥沆瀣一氣的梁師都,如果突厥不援救梁師都還好,要是援救,正好給我們一個背叛盟約的理由!”
李崇笑道:“這可太好了!敢問,點將點的是誰?”
李靖繼續回道:“目前議定的是柴駙馬與薛少監(薛萬均),過些日子,陛下要與秦王府與天策府舊將與各家子侄一起會獵郊外,到時候會最終決定下來。”
李崇聽后點了點頭,心道:“名為會獵,實則是鞏固軍心,甚至要選幾個親家出來吧?”